敦煌文艺与您一起赏文艺RECOMMEND
莫高窟在叮叮当当的开凿声中绵延开一个响彻地球的梦,这是一千多年十几个朝代人类共有的梦,东方和西方由此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敦煌相逢。有一群人,他们也有一个梦,他们注定要在敦煌过一生,从繁华的大都市投身茫茫戈壁沙漠,对于他们来说,敦煌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生……
《大美敦煌》(精选本)
方健荣选编
敦煌文艺出版社
年8月版
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入选甘肃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本书遴选出季羡林、余秋雨、冯骥才、贾平凹、刘白羽、常书鸿、高尔泰、三毛、张恨水、铁凝、张抗抗、井上靖、周国平、阿来等40多位国内及国际的著名作家、敦煌学研究学者书写敦煌的文化历史散文,共50余篇,从文化人的心灵角度诠释了瑰丽而永恒的敦煌。
本书的显著风格是,在坚持了精品选文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敦煌周边的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貌、西湖湿地的探询,从敦煌的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敦煌的深邃广阔。它是一本硕儒和名士际会、前辈和后生同台,有着典藏价值的美文汇编。阅读此书,我们不仅可以窥探到敦煌在不同历史烟尘当中的真切影像,也可以领略到敦煌周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遗迹。对于热爱敦煌、了解敦煌、发现敦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美妙的纸上敦煌旅行。其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选读
《大美敦煌》(精选本)序
林 非
似乎从诞生那一天起,敦煌就注定是世界的一个博大而幽深、显赫且又独立的存在。其丰富的宗教艺术,繁复的历史演变,独处黄沙的落寞与繁华,超越千年的沉重与曼妙,都是她迄今为止令人着迷惊叹的魅力的由头。飞翔千年的伎乐人,优雅曼妙的姿态,在时间蓝空中穿越沧桑历史;满面尘土的佛像和佛陀,至今保留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嬗变、递进、融汇之时的本真姿态。
敦煌自古被誉为中西文化和文明交融、流变的第一站,在长达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时光中,敦煌已然承载了中原皇朝之外,西域乃至中亚和西亚文明、文化容纳与传播的重要“使命”。自前秦高僧乐僔在三危山的“落身成庙”(年)以来,北魏乃至两晋、五代、隋统治者及其贵族、边臣对佛教不遗余力的笃信、开凿和修葺,使得敦煌在不断更替之中,得到了有效巩固和发展。
唐代中后期,张议潮、曹议金政权及其家族对佛教的崇尚、开窟塑身以求不朽的奢华行为,从另一方面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到元代,由于中原帝国军事力量乃至集权统治者意识形态的变化,敦煌及丝绸之路渐渐冷落,而莫高窟,也不可避免地寂寥了下来,以至日日风吹土埋,渐渐荒废。
公元年5月26日,神秘埋藏了八九百年之久的洞窟豁然出世。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个人,是当时从湖北出家,辗转至莫高窟做住持的道士王圆箓。对于宗教乃至其容身的莫高窟,王圆箓是笃诚的,尽心的,他四处化缘,维修残破不堪的莫高窟,用以维持生计。王圆箓的这一发现,没过多久,就在新疆和兰州、北京等地学者官要之间传扬开来。斯时,正在楼兰考察的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闻声,穿越浩大的罗布泊,径直走向莫高窟。
藏经洞内的“敦煌遗书”,与安阳殷墟、居延汉简并称为20世纪初东方三大文明发现。而奥博鲁切夫、斯坦因、科兹洛夫、伯希和等人先后进入莫高窟,以各种方式,从王圆箓手中带走数万件的艺术珍品和宗教典籍。这一系列浩劫,使得陈寅恪发出“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悲怆喟叹。而叶昌炽、罗振玉、向达、王重民、贺昌群、刘鹗、王国维、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人对敦煌艺术保护的身体力行,以及于逆境中对艺术和文化的景仰乃至义无反顾的“献身”,使得敦煌艺术得到了有效的研究、开掘和存留,乃至生生不竭且又卓有成效的继承与发扬。
现在的敦煌,不仅仅因为它是古代中国的西边疆域乃至西域的开始,也不仅仅是充满异样文化和地理色彩的旅游胜地;在数千年历史间,因乌孙、大月氏和匈奴,吐蕃、鲜卑、西夏、突厥和蒙古等部族的轮番占领,中西文化、宗教和文明的交融与演变,使得敦煌具有一种特色鲜明的“混血”色彩。所有这一些,都可以在莫高窟及周边的佛窟中找到当年的蛛丝马迹。
至当下,每年来敦煌游览与参观的人不下百万,在流沙与戈壁围困的绿洲之间,在风化和噬坏严重的佛窟壁画前仰头瞻仰,啧啧赞叹。我想,敦煌的魅力大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感染,是丰富而驳杂、独特又幽秘的文明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的强大气韵,使得每一个前来游览和朝觐的人都不得不从内心和灵魂当中涌起虔诚的景仰和热爱,在众多文化遗迹和文明面前,诚笃沉肃、流连忘返。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这一名字,其本身就是其魅力和品性的最好注解。《大美敦煌》(精选本)一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敦煌文化及其精神品质的一个丰富展示与极致发现、解读。其中文章作者,囊括了当今国学硕儒、敦煌学专家乃至著名学者和作家状写敦煌的锦绣篇章。张恨水、季羡林、刘白羽、周涛、冯骥才、贾平凹、余秋雨、三毛、周国平、张抗抗、阿来、铁凝、于坚、叶舟、郭文斌、高平、王家达、林染、郭敬明、非我、杨献平、阿贝尔、蒋方舟等人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以深厚的文化修养、渊博的知识和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将敦煌物事尽入文章,呈现和发掘出敦煌最为幽深博大、丰富独特的一面。常书鸿、段文杰、高尔泰、常沙娜、高山等著名学者和画家、美学家,以亲历、保护、继承和研究者的身份,书写了自己宠辱不惊的人生襟怀、独立纯粹的情感思想和在敦煌的日常生活状态。
特别要提的是高尔泰先生回忆常书鸿及其个人在敦煌工作和生活的文章——《常书鸿先生》,如同亲历,情景映现,读来令人欷歔,眼眶潮湿。文章不仅饱满了一份浓郁的人间真情,而且还有一种醒人济世之效用。冯骥才从文化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敦煌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掘和发现。余秋雨《道士塔》《莫高窟》似乎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其对藏经洞及莫高窟的历史遭际的叙述和感喟,早已深入人心,诵读、引用、变换者不胜枚举。周涛《莫高窟神游》以大气凛然的诗情,对敦煌乃至莫高窟展开了刚健韧性的想象。
常沙娜的回忆文章《留下永恒的微笑——我的父亲常书鸿》,以饱含深情的文字,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并书写了一个真实的常书鸿。日籍友人井上靖的《西域印象》、平山郁夫的《永远朝拜敦煌》和陈舜臣的《前夜》,用真切的笔调,记录了他们对西域和敦煌的挚爱之情。早年成名的诗人林染、周涛等人的作品短小精悍,构思精巧,洋溢着别致的诗人气质。
作为年轻一代的写作者,甘肃省内的诸多作家、诗人如人邻、马步升、习习、王登渤、王若冰、方健荣、孙江、胡杨、关瑞、许实、刘学智等人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或者在敦煌的中心与外围,记述和表达了他们各自心中的敦煌及其历史文化现象与遗迹。
由此,可以说,这本书中的文章,角度是多样的,硕儒学者普及性与文学性并重的深刻解读,年轻作者们的意气飞扬,当地作家的熟稔与深情,构成了此书的深厚与丰富性。从中,不仅可以窥探到敦煌在不同历史烟尘当中的真切影像,也可以领略到敦煌学及敦煌周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遗迹。对于热爱敦煌、了解敦煌、发现敦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美妙的纸上敦煌旅行。
作为编选者,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作家、诗人方健荣而言,一方面是对敦煌的一种文化贡献,且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则是对敦煌题材美文的整体检阅和展示。因而,此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敦煌的旅行参考,且还具有相当的历史文献、文学收藏、资料集锦、艺术鉴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年4月26日于北京静淑苑
年7月2日略作改动
更多精彩,期待分享……
《大美敦煌》(精选本)方健荣选编
出版时间:年8月定价:58.00元ISBN:-7---3责任编辑:田园
著者简介
方健荣,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探索》、《中国诗人》、《诗潮》、《葡萄园诗刊》(台湾)、《飞天》、《西部》、《朔方》、《黄河文学》等30余家期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精短美文》、《中国散文大系》等50余个选本。曾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全国鲁藜诗歌奖一等奖、甘肃黄河文学奖、首届敦煌文化奖等奖项。主编《大美敦煌》、《敦煌印象》、《敦煌的诗》等10余种文化(文学)图书,著有《天边的敦煌》、《一个人的敦煌》、《青海谣》等诗歌、散文集5部。
现为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青海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酒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往期看点
哈哈大笑的历史:半小时漫画说敦煌(上)
壁画里的文艺大咖:半小时漫画说敦煌(中)
穿越千年的沙州吃货:半小时漫画说敦煌(下)
大地湾之谜:八千年的原始密码
双面斯坦因揭秘:从考古文献还原一个真实的斯坦因
筑梦八步沙: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人人心中有个藏经洞
《雪落秦州》|没有成功者,只有幸存者
一石一世界
阳飏:文化寻根的聚焦者
敦煌文艺出版社秉持“集艺术之美,扬人文之思,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始终坚定文化理想,坚守高品质的文学艺术阵地,不断推出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出版物。
致力于现当代文学、外国文艺、地域文化、艺术类图书的出版;
以丝路文化、敦煌学、简牍学图书为主要特色;
Purpose
集艺术之美扬人文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