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看一看。
到诗中的远方和田野溜达溜达。
找寻找寻魂牵梦绕的“香格里拉”。
公交、地铁、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今日中国,出行的方式和工具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彩。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出行的呢?不如走进敦煌的石窟,从5万多平米敦煌壁画中,寻觅有关出行的种种线索,看看古人是靠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
一言不合就“上天”
天马行空的出行方式
在佛国世界里,佛、菩萨等作为重要的角色,各自都有“绝活”,不同地点之间的往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瞬间的事。
《须摩提女经》就有对佛祖及眷属出行的描述:
“……周利盘特伽,次后化作五百师子,举声一唤飞落走伏,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窟五百狮子座
“……佛子罗云次后来,化作五百金翅鸟王,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窟五百金翅鸟王
“……须菩提次后化作五百象王,齐有六牙,被以金鞍,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腾虚空亦向彼国……”
莫高窟第窟五百象王
“……目连次后来,化作七宝山,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窟七宝山
“……上座大迦叶次后来,化作五百大龙,齐有七头白日升天,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窟五百大龙
你没看错,的确是乘各种座驾“飞”过去,从天而降。
除了表现各种“座驾”之外,佛、菩萨还经常用更直接的方式,乘着祥云就来了。
莫高窟第61窟诸天赴会听法
2
日夜兼程
五花八门的陆路交通工具
法华经变中,牛车、羊车、鹿车代表佛教的三乘。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
马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之一,古代社会中,马是最重要的军事资源,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壁画中随处可见马的身影,各种规格和样式的马车也是琳琅满目。
莫高窟第窟马车
莫高窟第窟独辀四驾马车
莫高窟第9窟大轮圆篷马车
莫高窟第窟卸套马车
牛作为最最重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壁画中怎么能少得了它的身影呢?
莫高窟第62窟侍女牛车
牛车、鹿车、羊车同时出发。
莫高窟第98窟法华经变中的三乘
等一等,走丝绸之路,跨戈壁沙漠,没有我沙漠之舟的身影怎么能行?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局部(驼运)
都歇歇吧,马太娇气、骆驼太贵还费盐巴,羊都上了烤架了,我毛驴子才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耐力好还省草料,是皮实耐用的代表。想想阿凡提,再看看古尔班大叔,他老人家就是骑着Donkey去北京见毛主席的。
莫高窟第45窟旅途中的驴
3
水路交通
身处戈壁大漠,心中藏着江南
敦煌虽然地处戈壁沙漠,没有什么水,但不妨碍古代画师发挥想象,在壁画里穿插各种水上交通的画面。
莫高窟第窟独木小舟
莫高窟第窟摇橹帆船
莫高窟第窟扬帆前进
两个尾巴的船见过吗?
榆林窟第3窟双尾船
记得那幅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吗?那其实不算啥,来看看咱的。
莫高窟第窟佛教史迹画之纤夫拉船(复原图)
4
身份的象征
八抬大轿,方得出行
壁画中除了各种海、陆、空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还有各种肩舆。四人、六人、八人,不同人数代表不同等级。
人常说“八抬大轿”,没骗你,八人抬确实是最高的规格。
莫高窟第窟四抬亭式肩舆二乘
莫高窟第窟六抬帐式肩舆
莫高窟第85窟八抬屋式肩舆
这还不算啥,作为地方统治集团最高层,大家族“诚会玩”,出行自然要讲排场,玩派头,种种交通工具、各路神仙各显神通,那场面俨然一副“皇家”气象。
莫高窟第窟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
看过了古人眼花缭乱的出行方式,是不是很感叹,原来在出行这件事儿上,古人们玩得比我们“六”多了。
生活在现代科技包围中的人们,对历史和古人永远处在想象之中,从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生活之一斑,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今天的很多发明和创新,其实在古代早就有类似的概念和想象了。
一、常常提到的敦煌石窟到底指那些石窟?
敦煌石窟群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
这几处在古代都属于敦煌文化圈,石窟内容、风格等方面都非常一致,有其系统性。▼
瓜州榆林窟
二、敦煌石窟的营建,都经历了哪些时代?
营建历时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经历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共十一个时代。清朝至民国年间,莫高窟仍有信众对石窟进行维修与补塑。世界上没有哪一处文化遗迹延续了如此长的时期,并且每个时期都有想当数量的作品保存下来。三、欣赏敦煌石窟,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出发?1建筑艺术
石窟本身也是一种建筑,石窟采用什么样的形制,与传统时代文化和时代风格有关系,因而从石窟的形制上,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对佛教的影响。比如北朝中心柱窟中的人字披顶,北朝唐代流行的覆斗顶窟等等,就是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字披顶、中国斗帐形式等等而在石窟中的反映。
▲莫高窟窟,正面为西壁,左边是南壁,右边是北壁2雕塑艺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逐渐流行,经隋、唐、宋、元乃至近代,佛教寺院、石窟的营建不断,其中大量的佛教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中国雕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石窟的雕塑更多为北朝至唐代的雕塑,各时期不同风格的彩塑艺术,反映了中国雕塑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具有中国风格艺术的重要历程。对于材质来说,敦煌彩塑为泥塑加彩绘制成,有别于石雕和木雕的艺术。
▲敦煌莫高窟第窟
3壁画艺术在佛教石窟中,壁画与彩塑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教世界。敦煌壁画中系统的反映了4—14世纪佛教绘画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唐代和唐代以前的绘画作品,传世本绘画几乎没有,而内地的寺院及石窟壁画遗存也十分罕见,敦煌壁画便是研究这一阶段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
▲莫高窟第窟
对于敦煌壁画按主题内容可以分为七类:
▲莫高窟窟张议潮统兵出行图四、普窟与特窟到底有什么区别?普窟,全称普通开放洞窟一般是指可供游客进行参观的洞窟,称之为普通开放洞窟。普窟并不是研究保护价值不高,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条件,才会作为开放洞窟供游客参观。特窟,全称特级保护洞窟莫高窟的特窟都是历朝历代开凿的极具研究与保护价值的洞窟,内容丰富,保存较为完整。但有些特窟的空间较小,并不适宜过多的游客一起参观。所以从保护洞窟的角度来说,特窟都是限制开放的。
为什么如此多的朋友都想看特窟?
莫高窟的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它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需要更好的保护和解读。
去敦煌前
一定、一定……
把特窟做足功课五、敦煌石窟到底是如何制作的?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敦煌石窟群内各处石窟的地质结构大体相同,都是开凿于酒泉系砾岩上的。
石窟营建,分为几道工序
1、按设计的意图挖凿出石窟的雏形。
2、用拌有草或者其他纤维的黏土将壁画抹平,并打磨光滑。在这道工序上,通常需要两个层次,紧贴岩壁的底层的土可以粗糙一些,为了增强紧靠岩壁泥层的附着力,往往在泥中要拌一些草或者纤维质。其次在表层敷上较细的土质,并加以磨光以便绘画。
3、在龛内制作彩塑,并在墙壁上设计绘制壁画。
石窟所在的砂岩无法进行雕刻,敦煌一带少有雕刻的石材,因此,洞窟内的佛像均以泥塑加以彩绘,而形成了彩塑。
彩塑制作工序1、首先以木条作为骨架,然后在木架上绑上草绳、布条之类以附着泥土之物。2、在缠有草绳的木架上敷泥,做成雏形。??3、对形象进行仔细雕琢,完成各个细部的造型。4、在泥塑表面加以彩绘,最后完成彩塑。??对于大型塑像怎么办?大型的塑像采用石胎泥塑的办法,在开凿石窟时在崖面上凿成雏形,然后以黏土敷于表面,加工完成,最后上彩完成。以上这些内容是你去敦煌石窟前一定要做的功课!
晋行记联合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为众多文化爱好者打造了11节深度特窟讲堂,为我们以后线下欣赏敦煌石窟做好功课,不再走马观花。
本次直播将于5月30日正式上线。(每周六更新)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向丽君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研学事业科科长。年至今就职于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曾数十次参与接待国级、省部级领导,各学术讨论会专家及嘉宾参访莫高窟。至年在兰州大学学习日语专业,年赴日留学,在日本成城大学研修东洋美术史,在日期间在日本跡见女子大学发表《中日文化差异》的演讲。参与年上海世博会甘肃馆为期两个月的领队工作,并荣获“上海世博会服务之星”称号。参与编著《讲解莫高窟》,《莫高学堂丛书》。目前主要从事研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研学事业拓展、研学导师等工作。
翟鹏
敦煌研究院金牌讲解员,在莫高窟工作七年,对洞窟内容有深入的研究,讲解风格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曾作为优秀讲解员参加过多次敦煌大展,如:年上海“生灵的歌”敦煌艺术大展,年成都“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也曾多次完成院内重要个人接待和研学团队接待。在这戈壁沙漠中,抱着对千年沉淀的热爱,用独特的见解带领五湖四海的观众欣赏千年莫高的绝妙,他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讲解员。
吴素娟
年入职敦煌研究院,现任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金牌讲解员,长期从事石窟讲解及重要嘉宾接待工作。并多次担任“莫高窟讲解员及志愿者培训”、“敦煌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展志愿者培训”以及“小小讲解员培训”等工作。
课程表
特窟亮点
当然,你觉得不过瘾还想听更多文化课程
推荐您购买晋行记”天“卡
一卡在手,所有我看
晋行记会员使用指南(免费领取)
注:购买“天”卡可全年免费享所有课程,快来加入吧!
强大的讲师阵容
拥有”天卡“你可以获得
01丨身临其境的文化穿越
02丨学会欣赏传统之美、人文之美
03丨多元化的视角和知识拓展
04丨与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05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06丨6张价值元的晋行记线下活动优惠券(除一日游活动不可使用优惠券,此优惠券可以与晋行记行程其他优惠同时使用)
点击下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