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烟火漫卷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有两本 [复制链接]

1#
嗨,读书的妈妈们

4月份参加了Women读书会的活动,在麦西的带动下,和各位读书的妈妈们认识、交流,学着用生命之花平衡轮回顾30多年人生的过往,继而规划并平衡以后的生活。

我属于比较随性的人,生活中“差不多”、“也可以”、“都行”这种话总是随口而出。人生不怎么规划,自然也没什么特别。参加这次读书会受益良多,妈妈们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都在努力规划生活,平衡孩子、家庭与自身,尤其受感动的是大家的理性—女人是天生敏感的动物,大家能在不断的与内心的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性的拉扯中,坚持理性、坚守目标,是我特别要学习的。也许一次读书会不能全然改变个人积习,但也确定了一些生活里要坚持的东西,就比如读书。

五月的第一场读书活动未能参加,但是个人的阅读一直未曾中断。

我的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晚上孩子写作业,在旁边陪伴的时候;周末孩子在外培训特长,等待的时候。因为家里还有老二加之工作经常加班,晚上的阅读时长不固定。4月份读了几本书—迟子建的《烟火漫卷》、《额尔古纳河右岸》;童书《狼王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5月目前已经读完了村上春树的《东京奇谭集》,正在读孙犁的《李有才板话》。

迟子建的书是春节前后书籍大采购时买的,前段时间在看莫泊桑、茨威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就把她放下了。等到看完两部作品,神思久久不能平静。《烟火漫卷》是年疫情后出版的,作品写作时间开始于年4月,与现实今日之生活非常接近。故事背景是哈尔滨,一个我曾在旅行中短暂停留的城市,外来旅人的短暂一瞥当然很难看清城市另一面的繁复。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温暖的感情把这个城市写的温暖鲜活,无论是最早开启一天的菜市还是最晚为城市落幕的市民,城市的烟火、烟火中的人,人与事、与物、与他人、与建筑、与自我,层层叠叠偶然必然的交集,丰富着时间流淌中的生命,是灵性世界最迷人的回响。

“在埋藏着父亲眼泪的城市,我发现的是一滴露珠。”这句话不在故事当中,是作者留在篇末类似于后记的。无论历史的长河还是个人的过往,都难免经历长久的苦难或蚀心的疼痛,接开曾经的疮疤,看到的一堵墙还是一扇门,需要运气。作为女性,能直面父辈的屈辱,勇敢与悲怆和解,甚至从中继承到一笔精神财富,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国境最北方一支游牧民族的故事。文章的开头“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尤其喜欢,不禁想起路遥自述在写作《平凡的世界》时,因有了满意的开头而敢于确定开笔——“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凉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不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我也曾许多次反复吟读这段话,并与印象里的老家的冬末春初相比较,嗬!可不就是这样的!其实,作为读者,能读到一个好的开头,是会与作者有共鸣的。

鄂温克人与驯鹿、森林、草地、变化的天气和时令相依,他们通过日头判断时间,观测云和风向预知天气,有固定的家庭、氏族生活模式,信奉装在鹿皮口袋里的神灵。这样的生活亘古不变,形成传统,也积淀文化。当砍伐树木的机器开进大山,鄂温克人和山里的动物们一样惊慌。紧接着,铁路修进来了,承载着神灵意志的古树一颗颗被砍倒,运往城市。树少了,山里的气候愈发莫测,驯鹿所食的苔藓也少了,年轻人向往外界的文明,氏族开始外迁。可就像天才画家伊莲娜带着才华走进城市,最终满心疲惫回归山林、逐贝尔茨河水而去一样,鄂温克族始终无法与文明世界和解。

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古老的鄂温克族的文化,那满含着星星与月亮,饱含帐篷里的温情与火塘边温热的野生文化,终究缩略成一串欲说还休的符号……

“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人类从大自然众多生灵中进化而来,经过文明的浸泡,是否还有大自然原生生物应有的灵与性?

今年“五一”全国各地流行起野奢旅游——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突然想起了鄂温克人,带着帐篷住在野外,融进河流、山峦与星空,你看,即使是经历了这么久的城市文明的熏染,我们还依然向往户外、渴望自然。这也许是我们天性最本真的需求,是我们作为大自然的生灵的最忠实的呼喊。

《狼王梦》和《哈利波特》是买给儿子的童书,因为陪他写作业,随手一翻竟然有了兴趣。《狼王梦》是一本阅读时能不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狼的味道的书。其中母紫岚用计翻阅木栅栏、抓走鹿仔时呼出那一大口腥臊味儿,差点没把我熏倒,是的,狼味儿、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力透纸背,阅读时不秉住呼吸很难保证不与各种上头的味道迎面相遇。

《哈利波特》故事情节离奇,虽然每一个吊人胃口的故事悬念都不会持续很久,主人翁和他的幕后守护者总能很快并顺利解决——适应孩子的心智,但也不妨碍成人的阅读体验,毕竟“霍格沃茨”这样的魔法学校全球仅此一所!

读完两本童书,还意外收获了“童书也不弱智”以及“8、9岁的男孩子到底想些什么”的答案。没事儿翻翻孩子书架上的书吧!某种程度上释放你的天性,也能更加尊重孩子!他们的世界没那么复杂,却也绝不简单。他们弱小,也绝不能因此就被肆意强加他人的意志。也许,这世界上,真正平庸的正是我们埋头于生活的成人呢!

暂且让孩子做梦吧!

写这篇文章既是对自己读书的小回顾,也是向读书会的妈妈们交流下阅读心得。不管见不见面,希望“读书”这一因素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连接中。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