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朝对北部边疆的超强统治,卡伦体系密集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图片 http://m.39.net/pf/a_5371622.html

对于一个古代王朝来说,能守住庞大的领土,那是相当了不起的。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他经历过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耻辱。而在版图上,清朝是有贡献的。在边疆地区,清朝都有驻军,更设置卡伦体制保卫边疆地区。而卡伦体系在北部和西部出现最多。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两国立界碑,巡视边界,此时西方的领土意识已经传到清朝。清朝更是绘制了《皇舆全览图》,标志着对国家主权的认识。

清朝设置卡伦,有的在军事要塞,有的在牧场和矿区,有的在屯垦地区,有的在边境等地区。它们的职能是管理游牧地区,制止各种越界放牧或偷盗牲畜,收取赋税和缉捕逃犯,传递公文和保护交通安全等,设在边境的卡伦,还要担任哨所、查边、通讯、交通等任务。年,清朝与沙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两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俄中段边界划定。

自从与沙俄划定中段边界后,清朝在北部地区设置的卡伦体系,密集到什么程度?从史料来看,北部边界地区,拥有59座卡伦。东部12座,属于黑龙江将军管辖,并且派遣官兵驻守。另外47座,分布在中段边境上,这些卡伦由库伦和乌里雅苏台管辖。库伦管辖28座,乌里雅苏台管辖19座。由西向东排列,巴彦布拉克卡伦,是北部最西卡伦,再往西是科布多地区,往东是哈起克、齐噶勒、沙巴尔、阿噶里、察罕布隆、博尔特斯等卡伦。由于卡伦名太多,这里只列举一些。而这里的卡伦,并没有包括唐努乌梁海和科布多地区的。如果把他们的卡伦加在一起,只会更多。

清朝北部沿边卡伦路的形成,对清朝边疆地区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清朝以前的朝代,巡查边疆,那真的很难实现,最多只是在那里设有行政中心,然后形成控制势力范围。而清朝是真的对边疆形成巡逻的。当时的沿边卡伦,它是一种军事性卡伦,不仅要负责巡边,更要查看有没有俄国人越界的痕迹。这对清朝控制边疆起到很大的影响。

而巡查官兵,多数以骑马为主,步行的也有。每日巡逻,有时还要传送情报和运粮。晚清时期,从乌里雅苏台西北的巴彦布拉克卡伦起,到东北的松花江上,全长里,清朝共有93座卡伦。这条路线,分为五段。第一段为巴彦布拉克到恰克图,连通乌里雅苏台管辖的19座卡伦,全长里。第二段为恰克图到枯布勒哲库卡伦,全长里,有28座卡伦。

第三段从枯布勒哲库卡伦起,到额尔古纳河西部的额勒和哈达卡伦,共有21座卡伦,全长余里。第四段从呼伦贝尔最北端的额勒和哈达起,到逊河河口,有20座卡伦,全长里。第五段从逊河河口起,到松花江口,全长里,有5座卡伦。这段卡伦路上,有清朝的两座金矿,分别是观音山金矿和太平沟金矿。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在北部设立大量的卡伦,主要还是防止沙俄的入侵。对于沙俄,清廷也知道他的野心。由于密集的卡伦体系,使得清朝对北部边界地区的控制更加有效。清朝后期,面对沙俄的入侵,卡伦体系也遭到破坏。面对衰落带来的影响,清朝的版图遭到严重的缩水,版图的变小,一些卡伦自然被割让出去。

由于与沙俄接壤,沙俄也成为破坏清朝卡伦的罪魁祸首。在西部划定边界时,沙俄并没有承认清朝的巡逻卡伦,也是外卡伦,坚持以内卡伦为界。而晚清国力衰退,边疆地区也遇到危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被沙俄入侵,最终丢失多万的领土。而清朝的卡伦体系严密,更体现清朝对领土主权的重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