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蒙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属于中国版块,直到民国时期才宣布独立自治,建立自己的国家,我国为此也将其称为外蒙古,因此,内外蒙古实则上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如今的内蒙古人和现在的蒙古人在一起交流时可以进行得很顺畅吗?这就要从两者悠久的历史说起。
约在公元7世纪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到公元12世纪,蒙古族已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尔、翁吉剌、蔑儿乞、斡变剌、克烈、乃蛮、汪古诸部。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称作“有毡帐的百姓”,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森林地带的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从事渔猎业。宋、辽、金时代,把漠北的蒙古部称为黑鞑靼,漠南的蒙古部称为白鞑靼。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但元朝灭亡后,蒙古又再度分裂为许多部落,后来,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亦即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额鲁特)蒙古。
虽然地域主要以这三大板块为主,但其语言却存在多种形式的方言,漠南蒙古语主要以正蓝旗方言为主,而漠北主要以喀尔喀方言为主,这两种方言基本上相差不大,但在文字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内蒙古主要采用回鹘式蒙古文,外蒙古主要采用西里尔蒙古文,此前还用过一段时间的俄文,因此,若只是听说,两者问题不大,但要读写问题就大了。至于漠西的语言,同这两者还有很大的不同,其深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内蒙、维吾尔族等,所以,同前两者交流会比较吃力,但若是慢慢去听,或许还能有个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