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达斡尔族历史守边历险与忠贞戍边 [复制链接]

1#
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jishuyujiaoyu.com/xinwen/9071.html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达斡尔族除~余名兵丁、闲散人员从事贡貂、纳赋之外,尚有繁重的守边任务。从康熙二十四年()户部、兵部、理藩院奉旨自吉林至墨尔根设立驿站开始到雍正十二年(),先后从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城设立10个驿站;从乾隆元年()至道光六年()设立7个驿站;咸丰七年()再增设3个驿站和10个河流渡口。按照清朝制度,每站设兵10名、马5匹、乳牛5头,每丁给银7两;呼伦贝尔驿站兵数与上述相同,马2匹、乳牛3头。驿站都设台,每台车10两。其中,达斡尔族部分余丁被挑选,“永远坐台当差”。

雍正五年(),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订之后,在呼伦贝尔北、中段边境,设立鄂博,共计有珠库尔都勒等12所卡伦,俗称内卡。乾隆二十五年(),又增设珠尔特等12所卡伦,俗称外卡。这内外24卡伦,各设官1名,兵丁30名,参与守卡伦的达斡尔等族官兵余名,以三个月为期,进行轮换。乾隆七年(),有26个佐领达斡尔族官兵,从呼伦贝尔撤回,其中部分人员承担驻守、巡防边卡任务。守卡外差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俄人偷越”边境。到嘉庆年间,在布特哈共有防俄罗斯人偷越哨所11处,查防偷貂哨所5处,新编查防挖金哨所5处;在新疆伊犁河北岸设立大小卡伦8处,辖于索伦领队大臣。其中,霍尔果斯(拱宸城)驻守达尔族官兵余名。

在黑龙江流域,有精奇里、西勒莫迪和牛满河三条河流,每年夏季要派人三路分查,另有六条河要防止偷采珍珠,亦须各路分别巡查。除驻守卡伦、巡查河流外,在各个重要城镇仍然需要达斡尔族官兵前去驻防,如在瑷珲城设立8个佐领,兵丁名;墨尔根城设立15个佐领,兵丁名;齐齐哈尔城设立16个佐领,兵丁余名。此外,在呼兰、通肯、伯都讷、呼伦贝尔、伊犁等地,都有达斡尔族驻防兵。据《龙沙纪略》作者统计,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兵籍,达呼里居数之半”,加上呼兰等城达斡尔族官兵0余名,总共官兵占本族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见,达斡尔族人民为守卫祖国边防,曾经做出过历史性重大贡献。清代达斡尔族人民,守边坐台固然艰苦,但巡河任务更加危险。

每年出巡河防时,像战士出征一样,有时是有去无回,震惊乡里。这件事对于达斡尔族巡边战士来说,常常摆在孝守于家或是忠君为国的高度。比如,咸丰元年(),达斡尔族佐领常兴查巡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时,他既有离别老母之私意,也有忠君为国之豪情。他作诗云:“奉到军国命,分别去远方。因忠难尽孝,暂违膝下倚。豪气填满胸,何有不畅快。勿为我沉思,挽留亦枉然。”这段动情诗篇,深刻地反映出达斡尔族壮士,为国舍家,勇往直前,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常兴一行21人,查巡至额尔古纳河中的石峰,险境迭出,一叶轻舟漂泊于激流之中,浪潮激荡,“舟旋纵横”。以致“小许不慎重,惟有成蛤蚌”之危险。

经过艰苦拼搏,出险境,踏平途,真是出生入死。清代达斡尔族人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精神,视从征效力、顶戴花翎为“赴营立功第一荣途”。因此,自从康熙年间,调往归化从征准部、缅甸、廓尔喀、金川、台湾等地,先后集中调用达斡尔族官兵69次,兵额多达数万,足迹遍及20余省。嘉庆年间,张格尔叛乱,率领叛军数万入侵南疆,有关各城纷纷陷落。长龄将军只派新疆索伦营(达斡尔族人为主)和锡伯等骑兵余人出战,在铁盖山一举消灭叛军,生擒张格尔,战功卓著,为维护祖国统一再立新功达斡尔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斗争中,做出极大民族牺牲。每当部分官兵“顶翎荣归”,总是以另一部分同胞牺牲为代价。

比如,乾隆三十四年(),在将领安东本、哈布苏率领下,达斡尔族参战官兵名在平定苗疆后,伤亡严重,仅仅剩下人,占原数18%归来,80%以上官兵战死于沙场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瑷珲副都统凤翔指挥对沙俄侵略军进行反击战,在战争中阵亡达斡尔族官兵多达名,光在瑷珲城内外殉难者就有名,事后,在布特哈补佐领54员、兵、丹人(幼丁之意)员,另有伤员名。在新疆“表体”成边的达斡尔族官民,曾经创造过一段可歌可泣,英雄史诗般的历险故事。那是同治二年()至十三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变。下边我们分成三个部分来谈。(一)历史事变。同治二年,新疆维吾尔族、回族等各族人民,在“伯克农奴主与将军剥削”下,不堪其苦,在惠远城爆发回民起义。

以此为导火线,先后发生喀什噶尔兵变、库尔喀喇乌苏叛乱。时以宁远为中心,起义军猛增3万余人宁远城、惠远城等纷纷陷落。起义军在取得胜利之后,在伊犁建立“苏丹”政权。这次起义的基本性质是,以维吾尔、回族为主的农民起义,目的是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砸碎封建农奴制枷锁,摆脱种种残酷剥削和压迫,是正义性的农民起义。但不久便被阶级敌人利用,发生“政权蜕变”,内讧、腐化,屠杀人民。加之阿古柏入侵南疆,致使新疆诸多重要城镇相继失守。直到光绪三年十二月(年1月),左宗棠收复新疆,消灭阿古柏,这场社会大动荡才宣告结束。(二)“索伦营”分裂。在上述历史背景下,“索伦营”官兵作为戍边营伍,曾经为保卫城镇,分别迎战。

先后解围巴彦岱城(惠宁城)、拱宸城。因为起义军来势凶猛,领队大臣托克托、总管穆尔门等阵亡。清军中的满洲等营官兵逃跑、厌战、投降。在苏丹政权下令“杀尽索伦兵”的情况下,伊犁将军明绪,又将索伦营粮食收走,致使索伦营官兵“饥困”难耐,出现“人吃人”现象。在这种生死攸关的严峻形势下,索伦营内部开始分化。以索伦总管德勒为代表,锡伯等营“与义军和解”或“中立”,并招降策吉管理的“索伦左翼”。以领队大臣霍伽布和右翼四旗首领图瓦强阿为代表反对“苏丹”独认为他们是“分裂祖国”行为。面对“苏丹”强势,索伦右翼处于生(三)越境迁徙。同治五年()三月十六至二十二日,索伦死抉择境地。

右翼在霍伽布、图瓦强阿带领下,共人,经过艰苦跋涉,进入俄罗斯境内。后续者有土尔扈特、索伦、锡伯等多达人。索伦右翼官兵出境后,饥寒交迫,不得不向俄罗斯人借债。不久,霍伽布体力不支殉难。难民在达斡尔族总管图瓦强阿带领下,坚决拒绝沙俄逼债,令其就范为俄民”的图谋,于同治六年()初,在喀拉塔尔开耕自食。沙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企图以“收容难民”办法,将我索伦营收编,妄图进而“占领中国领土”。索伦右翼广大官兵和民众,在驻俄伊犁参赞大臣荣全帮助和图瓦强阿坚强领导下,戳穿沙俄诸种阴谋,表现出索伦营达斡尔族人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霍伽布死后,索伦营达斡尔族官民处于极其艰苦的绝境,曾经有的官兵思念东北故乡,从他们的《流亡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同胞们在绝境中流露出的血泪之情:“我们走了遥远艰难的路程,越过山河,走过戈壁滩。丢下亲人和同胞的人们,泪水不干,哭声不断。可爱的家乡,流落他乡才知你的尊贵,向往你时,我们仰望初升的太阳。饥寒交迫,受尽磨难,我们流落在异国他乡。同治十一年春(年5月),流亡国外的达斡尔人回到塔城。他们尽管曾经思念东北故乡,但没有一个人逃避困难。在达斡尔族民族英雄图瓦强阿、佐领迪布希带领下,他们分别在塔城和霍尔果斯重建家园,继续忠贞为国,戍守边疆从上述事实中可知,在清代历次征战中,达斡尔族官兵都牺牲惨重,以致造成民族严重减员,特别是青壮年,已经无兵可征。

因此,史称甲午、庚子二役之后,索伦、达斡尔“好勇苦战之名,已付于流水”,有生力量消耗殆尽。这就充分证明,达斡尔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曾建树过不朽功勋。他们可贵的民族牺牲精神、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爱国自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这种精神,为保卫我国领土完整和统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虽然文章看了会让人沉迷,但是别忘了准时吃饭,抱着手机吃饭实在是个不好的习惯,总之如果喜欢看我的文章的同学,别忘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