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
走进东风航天城的第一件事是聆听航天讲座。主讲人钱工程师用问题推进的方式引导我们理解航天器工作原理,了解航天事业发展现状,讲座内容贴近课内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讲座的最后,钱工程师谈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东风航天精神,并勉励我们将这种精神发扬传承下去。在与钱工程师的对话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个高质量的问题,得到了钱工程师的高度赞赏。
·场史馆·
正是有了你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底气才更足,腰杆才更硬,说话才更有分量。”一进场史馆最先看到的便是习主席说的这一句话。为何这里能得到习主席如此赞誉呢?
年2月17日,随着钱学森先生《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的正式提出,一场艰苦卓绝、生生不息的奋斗便在这片西北的荒漠上拉开了序幕。“大漠起东风,利剑刺苍穹。两弹惊世界,高歌东方红。”短短几十年间,太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片土地上完成,太多惊世奇迹在这片土地上诞生:我国第一颗自行研发的导弹从这里腾飞,我国第一发核导弹从这里飞向罗布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这里巡飞九天,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从这里出发,我国航天员从这里开启了遨游太空之旅......在这样一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九个“第一”与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这般举世瞩目的成就的获得离不开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党的需要大于一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价值理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这片戈壁中安家、奋斗。“弱水河畔扎营房,天作帐篷地当床。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当干粮”是老一辈航天人最真实的人生写照,他们的事迹也不断激励着后人:“这些熔铸灵魂、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是我们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根、信念之火,激励着一代代东风人扎根戈壁、矢志航天、勇往直前。”从一开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到后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再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务实、开拓进取”的东风精神,一代又一代东风人用行动证明这些文字不是口号,而是他们每天都在践行的精神信仰。
·问天阁·
场史馆之后,我们到了问天阁。问天阁取名源于屈原的“天问”和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寓意航天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理想追求。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曾经在这里出征。我们也很有兴致地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出征仪式的玻璃窗内合影,留下美好的纪念。问天阁的一位主任说:“这里是航天员出征的地方,未来一定会有更多航天员从这里飞向浩瀚宇宙。”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的正是原先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与体会的。
·烈士陵园·
“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
“这是那个年代航天人一生的写照。他们的生命献给了那时的航天事业与国防建设,更是献给了我们当今富强昌盛的祖国、安定和谐的生活。如今我们站在这片热血浸润的土地上,你是否感受到了那份舍生忘死、至诚奉献的酒泉精神?”清晨,在学生代表班世锟同学演讲的启发与感染下,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到了酒泉精神的内核。
望着面前聂荣臻元帅的墓碑,望着陵园内一座又一座知名不知名的墓碑,望着告慰所有英魂的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二附学子们集体为这些在革命事业中献身戈壁的烈士们默哀一分钟。“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代代东风航天人在这里挥洒血汗、奉献青春、牺牲生命,为他们心中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着。你可知,脚下的戈壁绿洲曾是只有荒凉与静寂的沙漠,一片片胡杨树是用汗水灌溉的,这里人说胡杨可活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其实这里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呢?
·卫星发射塔·
在瞻仰完烈士陵园之后,我们分别参观了2号和90号卫星发射塔。2号发射塔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地方,这里留下了中国航天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少同学集体在发射塔前及发射塔旁的沙丘上进行了合照,同学们摆出了各种姿势,其中也自然包括每一届都有的经典的一跳,我们用图像留下了自己在这里的最美好的记忆。
之后我们来到90号发射塔,并在发射塔前方的十个大字“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处留下了班级合影。这里的风分外大,在将同学们衣服吹得猎猎作响的同时,也吹起了迎风飘扬的校旗,为这里增加了一抹三色帆的颜色。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再到今天的墨子号,我们见证了一路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酒泉,这个承载着无数航天梦想的地方,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撰稿
李峻巍骆奕凝杨秀一供图
刘博清姚羽泽编辑
宁子凡特别鸣谢
王华老师相红英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