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岁女孩敦煌游学归来后,做了一个56页P [复制链接]

1#

这个冬天,9岁的高原参加了博雅敦煌冬令营。

今天,是博雅小学堂敦煌冬令营结营整整一个月的日子。一个月前,大家在鸣沙山下依依惜别,带着莫高窟的千年一梦,踏上东归的旅程。

分别的那天晚上,每个人都记住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语——刹那。佛教经典《仁王经》中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个来源于梵语佛经的词汇后来被我们用在汉语语境中描绘时间极度之短暂。

相比莫高窟延续了数十个世纪的兴衰荣辱,我们匆匆六七天的造访甚至都无法在她的历史上激起一丝涟漪,但敦煌之行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埋下了一颗种子,梦想和希望,可以创造历史,改变世界。

一个月后的今天,敦煌冬令营来自北京的9岁营员高原,在学校里给同班同学做了一次关于莫高窟的分享,光PPT就有56页。她最后思考的问题之深,让我们震惊。

去年博雅小学堂决定继续线上通识教育的同时,也走向线下,就是希望看到孩子们的这种变化与感悟。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向大自然学习,向大师学习,走进历史,走进科技,走向未来,最终影响的是孩子们的视野、格局,以及改变世界的意愿与能力。

9岁的高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永远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未来,是在他们手中。

千年莫高,刹那永恒。

来自北京高原在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敦煌故事,大家就像在听老师讲课一样安静

这是一个外表羞涩内心坚定的小姑娘,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做好做完美。结业作业,她整整做了四个小时,直接到凌晨1点才结束战斗。这是个有点固执但非常认真的小姑娘,宁老师的每次讲座、洞窟讲解,她都认真倾听,做特别打动人的笔记。

——来自冬令营的一位妈妈

来自高原的探险笔记

大家好!在刚刚过去的寒假

我到祖国大西北的甘肃省敦煌市

参加了一个为期六天的莫高窟游学活动

收获特别大

现在

我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先介绍一下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距离北京2千多公里

没去过的同学也许会问

莫高窟有什么呢

莫高窟,莫高窟,当然到处都是洞窟啦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

莫高窟现有个洞窟

从这张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些洞窟,都是开凿在山的断崖上面

这座山,就是鸣沙山

也许有的同学会问

我印象中的鸣沙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呀

中间是弯弯的月牙泉

周围是一滑下去就会呼呼作响的鸣沙山

其实,鸣沙山的范围是很大的

莫高窟所在的山,也是鸣沙山

是在鸣沙山的东麓

说句题外话,咱们班有多少人见过沙漠?

反正我是第一次在鸣沙山见到

还骑了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

对,就是骆驼!

刚才我们说过,莫高窟一共有个洞窟

那么,这些洞窟里面有什么呢?

在这些洞窟里面

有4.5万平方米的佛教主题壁画

有尊佛教人物彩塑

所以,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是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这些洞窟为什么建在这里

是做什么用的呢?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是我的游学导师---宁强教授画的。画面上的这个人,是位僧人,叫作乐尊。这座山叫作三危山。

公元年的一天,乐尊从东向西,来到敦煌,走到三危山前这片开阔的地方。此刻正是黄昏,夕阳照射在山巅上,映出耀眼的光斑,犹如千佛化现,神奇而辉煌。

乐尊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心:

在三危山对面鸣沙山的断崖上,开凿石窟,每天面对三危山的奇妙美景,坐禅修行。

这就是莫高窟第一个洞窟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

莫高窟是一个宗教场所

而之所以建在这里,那就是机缘巧合了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

敦煌在大西北,偏僻荒凉

为什么在乐尊之后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

还不断地有人来这里开凿洞窟呢?

实际上,在古代

敦煌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

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请大家看这幅图

这是一幅丝绸之路的地图

丝绸之路是连接着亚非欧

三大洲的商贸路线

假装我们回到古时候

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出发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就到了敦煌

到了敦煌,你就要停下来了

因为已经到达边境了

再往西走,就是西域,就算是出国了

我们把敦煌这里放大一下,再看这幅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丝绸之路从敦煌开始,就分成了南北两路。走南路,是从阳关出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走北路,是从玉门关出国,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那我们就知道了,敦煌在古时候虽然是边境,但是并不荒凉,再加上当时佛教盛行,所以有人在这里建窟修窟,也就不足为奇了。

接下来我要隆重介绍这次游学活动的带队导师——宁强教授。

他可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大boss

他是全世界研究敦煌文化艺术的顶尖专家之一

能在这样一位重量级导师的带领下游学莫高窟

我觉得自己特别、特别幸运!

莫高窟的面积很大,艺术品很多

宁强教授按照洞窟修建的顺序

带领我们三次进入莫高窟

参观了17个洞窟

参观完洞窟的第二天

教授还会做一个专题报告

把昨天参观的洞窟再串讲一遍

用这样的方式,保证我们把知识记牢

这是我参观的第一个洞窟--窟

它是一个坐禅窟

供僧人坐禅修行用的,特别窄小

它和窟、窟都建于北凉时期

被称为“北凉三窟”

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

窟是一个特窟,不对外开放

我们跟着宁强教授,享受了贵宾的待遇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大窟--96窟

它的外观就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端坐在里面的这尊佛像

是莫高窟佛像里的最高个儿

有三十几米高

它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

是很少有的女性形象

当时,武则天称帝,遭到很多人反对

他们不能接受一个女人竟然当了皇帝

但是,开凿这座洞窟的主人

就是要讨好武则天

于是故意把佛像修成女人的形象

他想告诉大家

佛像都可以是女的

皇帝当然也可以是女的呀

洞窟里不仅有彩塑,还有壁画

精美的壁画绘满了四面墙壁和窟顶

很多壁画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故事

站在这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艺术殿堂里

宁强教授拿着手电筒

把敦煌壁画的故事,一幅一幅讲给我们听

这是窟的一幅壁画,画于北魏时期

请大家猜猜看,这幅画讲了什么故事

第一个答对的同学有奖品噢

我给大家一个提示,这幅画里的故事

被拍成了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九色鹿》

这幅壁画的名字叫《鹿王本生》

这幅壁画很长,我们分成三部分看

这个人叫调达,有一天他不慎落水

被一只身上有九种颜色的神鹿救起

九色鹿告诉调达

千万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

调达发誓,绝对不说,否则身上长满烂疮

这个国家有一个特别爱美的皇后

一天

她梦见自己穿上一件九色鹿皮做的大衣

特别漂亮

于是就让国王悬赏寻找九色鹿

调达禁不住悬赏的诱惑

偷偷到皇宫里告了密

于是,国王带人来捕捉九色鹿

九色鹿发现,原来是调达告的密

这个时候,调达遭到了报应

他身上长满烂疮,很快死去

我觉得《鹿王本生》这副壁画是在告诫我们

要懂得感恩,要恪守信用

游学不同于旅游,咱们建华的学生都知道

每天,宁强教授都会给我们布置作业

但是这个作业和学校的作业不同

我们不用写,只要画画就行

根据教授布置的主题

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特别喜欢做

这幅毕业作品我画了四个多小时

画完的时候,已经快半夜一点了

教授出的题目是,画出自己心中的天堂

我喜欢猫,就画了这幅《猫的天堂》

我想表达的是,可怜的流浪猫死去之后

会来到这样的天堂

在这里

不再有抛弃和病痛

只有健康和幸福

宁强教授还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好朋友--

杜永卫老师在敦煌的工作室

杜老师是一位特别厉害的雕塑大师

他给我们做了一堂专题讲座

还指导我们做了泥塑,画了泥版画

这是我的泥塑作品

塑的是一个戴草帽的女孩

用的是敦煌的澄板土

这是我画的泥版画

一幅是菩萨像,一幅是九色鹿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游学中的思考

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

我能为保护莫高窟做什么事?

莫高窟从开窟到现在

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了

很多彩塑已经残破

很多壁画已经模糊

尤其在国力衰败的清朝末期

莫高窟还曾经被盗抢

照片上的人叫王圆箓

他是一名道士,看守过莫高窟

年的一天

王道士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暗藏着的洞窟

打开这个洞窟之后

他发现古代的文书、写经、绢画数万件

王道士发现的这个洞窟

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是莫高窟第17窟

年和年

这个叫斯坦因的英国探险家

两次来到莫高窟

他用银两诱惑王道士

从藏经洞中盗走一大批文物

后来,大部分文物都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这个专门的斯坦因密室里面

斯坦因不懂中文

他盗走的文物虽然数量多

外观比较完好,但价值不是最大的

年,一名精通中文的法国人伯希和

也来偷经卷

他偷走的经卷的学术价值是极高的

这张照片是当时伯希和的队友拍摄的

他点着蜡烛,正在藏经洞中翻看经卷

后来,俄国人、日本人、美国人都来盗抢藏经洞的文物。这是俄国人鄂登堡。

这是两个日本人,盗走写经数百卷。

这个是美国人华尔纳,他的手法比较凶狠

他用化学药水粘走壁画

这块空白的地方就是留下的印记

他还把彩塑偷运回美国

这是他雇佣的当地人

这是一尊被偷走的供养菩萨像

这尊供养菩萨像是窟里面的

大家看这张照片,右面现在还有一尊,

左面这个蓝色的地方,就是它原来的位置

它现藏于哈佛大学的福格博物馆

宁强教授在哈佛读书的时候还看到过

同学们会不会和我一样

对于这样的强盗行为很气愤?

教授告诉我们说,不要气愤

看待这些问题要有世界眼光

文物虽然被带走了,但是也被好好地保存着

这也是敦煌文化被传播的一种方式

经过教授这么一说,我就不那么生气了

这段让人难过的历史已经过去了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强大了

文物被盗抢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莫高窟在慢慢变老

也许终有一天它会消失

那我能为莫高窟做的事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

我觉得我现在能做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做一名文明的参观者

我一定会做到不乱拍照

这样可以防止闪光灯损害壁画

想看壁画的时候,就登录数字敦煌网站

观看数字影像,或者购买书籍和明信片

第二件能做的事,是做一个传播者

把我从宁强教授那里学习到的知识

分享给老师和同学,分享给亲人朋友

希望因为我的分享

能让更多人喜欢上莫高窟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

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是我从宁强教授的经历想到的。

教授是从敦煌走出来的哈佛博士,

现在还在研究敦煌文化。

我们问教授,您几十年做研究,累不累啊?

教授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哪会觉得累呢?

游学即将结束的时候

宁强教授把我们带到

莫高窟对面的山坡上

在那里

安葬着敦煌研究院的前两任院长

我们来这里献花

向他们表达哀思和敬意

第二任院长段文杰爷爷

曾经是宁强教授的导师

在向段爷爷献花的时候

教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教授告诉我们,这两位爷爷

喜欢敦煌一辈子,研究敦煌文化一辈子

所以,我在想

真正的理想,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既能真心喜欢,又能勇敢坚持

我的最后一点思考

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六天时间里,教授用他暖暖的话语

把我们的心情

照得像敦煌的阳光一样灿烂

他总是鼓励和夸奖我们

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作品太漂亮了

再仔细看看,再好好想想

他没有说过一次

你不对,你不行,你不懂,你错了

我们的老师是博士生导师

我们的课堂在莫高窟

我们的教材是上千年的精美壁画和彩塑

我们的作业是画画

敦煌游学的经历,我会终生难忘

千年莫高,刹那永恒

短短六天时间,我们在莫高窟里浸润着

被千年文化滋养着

宁强教授用他全身心地陪伴

在我们心中

悄悄地种下了热爱敦煌

热爱中华文明的种子

也许,未来

我们会既努力、又幸运地

成为教授那样的人

找到兴趣的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

哈佛艺术史博士

长江学者宁强教授

将继续播种艺术的种子

他专为博雅家庭

创作了讲音频微课

《中国艺术史:件艺术品的故事》

从原始社会到现当代

精选件

最经典最有趣的艺术作品

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带孩子轻松串起

年的中国艺术史

这是中国最稀缺的审美教育

从2月27日起每周二、五更新

原价¥

3人拼团¥9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