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川博发大招张大千的ldquo敦煌壁画 [复制链接]

1#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展览

张大千艺术展

/1/16-3/4

国家博物馆

1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和荣宝斋联合主办的“张大千艺术展”开幕,展出张大千各个时期的作品共余件套,包括五个单元。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来自四川博物馆压箱底的张大千收藏——临摹敦煌壁画部分,展出作品数十件,占据展厅半壁空间。

临摹五代水月观音图轴

以古为师

年,张大千出生于四川内江,据他回忆,九岁开始学画。张大千的学艺生涯中,二哥张善孖是其引路人。年,从日本回到上海的张大千先后拜著名学者、前清遗老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诗文与书画。通过两位老师,张大千还学到了书画鉴赏的本领,并由此结识了当时上海的文人画士及著名收藏家如狄平子、庞莱臣等人,使张大千也开始收藏书画名迹,借以开阔眼界,长期近距离领会古代绘画中的奥妙。他的收藏,不乏中国美术史上的巨作,如董源《潇湘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赵佶《祥龙石图》、王居正《纺车图》、王蒙《夏日隐居图》等。

张大千有一方印,叫作“别时容易”,取自李煜《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之意,凡是他收藏过的历代名画,都会加盖此印。经历了长期战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张大千心里明白,再珍贵的书画,再割舍不断的情谊,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只有放下,人生往往由无奈之中的抉择续写。通过手追心摹这些古代名作,张大千得以深切了解古代书画风格特征和传承源派,进一步扩展了他的视野,有助于规划自身的艺术生涯。江湖上一直流传有不少段子,生动记述了张大千伪造石涛作品如何蒙过当时书画鉴赏大家的眼目。抚今追昔,其间是非曲直,今人难以一一证实证伪,然其背后均指向一个事实:张大千的绘画,肇始于石涛,波及石谿、弘仁、渐江、八大、张大风等明末清初画家,扩展至明代的唐寅、仇英、徐渭、陈淳、陈洪绶、董其昌,再推及元代王蒙、盛懋和吴镇等人,最后上溯到董源、巨然、赵佶,更从敦煌远窥隋、唐、北魏,于是成就其书画上的辉煌。

别时容易

走出小我

张大千去敦煌之前,业已成名,非但技法精湛,而且享有不错的市场号召力。此时,他放弃一切,到敦煌去深挖艺术之井,源于对绘画的热爱。此前,他遍临明清以来名家作品,并以石涛为基准,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敦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张大千有备而来,骡马拖运行李达11车,特地从青海塔尔寺重金聘请七位唐卡画师,专门调配研磨矿物颜料和画布加工,耗费黄金余两,用了20年才还清这笔债。在物质条件极困苦的条件下为洞窟编号,共计窟。其间还要提防土匪侵扰。尽管条件艰苦,张大千要求大家按原始尺寸临摹,对颜色进行复原,恢复初成时鲜艳的色彩。从年3月至年11月,两年零七个月,共得摹本件,涉及佛像、菩萨像、佛本生故事、说法图、经变图、供养人像、藻井装饰图案等多种题材。

临摹初唐涅槃像图轴 张大千,—年 绢本设色,65.9cm×cm 四川博物院藏

对于敦煌壁画的临摹,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客观临摹,当时敦煌壁画中破损的、开裂的、脱落的都要如实临摹下来。第二种整理临摹,对当时敦煌壁画破损、脱落之处,在画稿上补充整理出来,临摹成完整的壁画。与文物工作者原状复制壁画不同,作为画家的张大千,在临摹敦煌壁画时,采取了第三种方式,即复原临摹。因为壁画原来是色彩鲜亮的,临摹的时候就要努力恢复成壁画最早的色彩,用石青石绿等材料进行临摹,主要是为了再现壁画原貌的临摹方式,便于日后对古代壁画造型体系的全面研究和展览。

临摹隋帝释天、帝释天妃巡游图轴 张大千,—年 绢本设色,66.1cm×.7cm 四川博物院藏

敦煌之行,开拓了眼界,从文人画的“小我”到宗教壁画的“无我”,大千攀上了更高一层艺术境界。

临摹维摩变图轴张大千,—年绢本设色,.1cm×96.1cm四川博物院藏

上世纪50年代,张大千的夫人将一部分壁画摹本捐献给四川博物馆,有的小仅一平方米,有的大到30平方米。这些壁画大部分都未在敦煌完成最后的工作,鉴于当时的条件,张大千把收尾工作留到后方完成。今人应当根据当时的社会意识和文物保护观念,权衡张大千的作为才是公正的。

师造化

张大千在50岁前几乎踏遍国内名山大川。他曾有一方印“三上黄山”,体现了学习“黄山画派”,师法自然的决心。他中年暂居美洲,晚年迁至台北,在外双溪“摩耶精舍”画室中忆写40年前曾经旅行过的大山大水,作《长江万里图》和《庐山图》,画面不但结构惊人,其中细节之处,均与其壮年时所到祖国之地息息相关。从体悟黄山、华山、雁荡山、青城山的自然变化入手,张大千将自己对笔墨融入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论述的“三远法”,构筑出一种崭新的且不失古意的山水画风格。

龙泉寺检书图 张大千,年 纸本设色,32.3cm×92.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花鸟画中,张大千一方面追求宋代院体金碧辉煌的风格,一方面喜作大写意泼墨荷花及“没骨”花卉。人物、走兽作品极富线条的表现力,既富于流畅感,又不失力量感,于五代两宋绘画技法之中融入敦煌艺术的特征,色彩鲜明富丽,与此前清新简淡风格拉开了距离。到了20世纪60年代左右,张大千开创出泼墨、泼彩的技法,奠定了绘画的新面貌。

巫峡清秋图轴

张大千不凡的人生经历与卓越的艺术创作为世人所瞩目,其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创作兼及释道、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各门类,既精于工笔小品,也擅长写意巨作。他从文人画、宫廷绘画、宗教绘画甚至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广收博览,以其个人的艺术天赋与勤奋,集古人之大成,推陈出新,成为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受欢迎的大画家。徐悲鸿曾誉:“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王建南

本文刊载于0119《北京青年报》B5版

往期精选

空心美女杨玉环、才子符号李太白、人格缺失白居易……陈凯歌还要在情节主义中迷失多久

空海和白居易如何吃茶?在大唐

梵高的贫困以及里尔克的战斗

冯小刚以及“小时代”的局限:虽然青春吐芳华滴滴鲜血染红

围观刘震云“吃瓜”怎一个“猛”字了得!

芳华既是回望青春的“失乐园”也是命运崩塌的“青春祭”

余光中与“乡愁”:中国式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重庆人演了一部好看的方言“茶馆”

别让所谓“现代舞美”变成对演员和观众的双重折磨

王建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