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坚守,最真实的告白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xwdt/

对文物古迹有着特殊喜好的我,在工会提供的书单上毫不犹疑地选择了《我心归处是敦煌》。不是因为我没有去过,也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樊锦诗女士,实在是因为那些承载着历史的文物古迹太吸引我了,实在是还想多知道一些,多看一些。然而,这本书让我记住的并不是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它背后的故事,而是一群为保护敦煌艺术,保护传统文化的英雄。

尚未读完这本书,就让我想起了我唯一一次的敦煌行,大概是在年,在甘肃的一次会议之后,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敦煌。一位刚刚毕业分到那里学美术的大学生作为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看得出来,她对分配给她的讲解工作并不那么的乐意,但是从她的带着绘画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我却能够感受到她对敦煌壁画的情感,一面是那样的向往和热爱,一面是艰苦的生活和在她看来不合自己专业的日常工作,真正的诗与远方和眼前的苟且。

或许那时的她就如同当年的樊锦诗。不要说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到敦煌工作的年,就是年我去的那个时候,敦煌也说不上有多么的发展,荒凉的山,贫瘠的土地、大漠的风沙……甚至可以说还是那么贫穷,大门前的空场上很多卖纪念品小摊贩,甚至还没有一个像摸像样的商店,在视野范围内全部都是临建房。若不是莫高窟的精美绝伦,谁会想到这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和樊锦诗一样的那些学者、专家,从内地、从大城市、从国外来到敦煌,只是为了研究那段谜一般的历史,为了守护国家宝藏。他(她)们舍弃了家庭、远离了舒适,把自己的一辈子(甚至还搭上了下一代)都奉献给了莫高窟。不是樊锦诗一个人的心归处,而是一群人的——心归处。

坚守,总是有坚守的理由。季羡林先生这样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世界上仅有的四个独立文化体系,就在这里交汇了、碰撞了,相互影响了,而且绵延千年。国人怎能不为之骄傲,守护者怎能不倾其所有,研究者怎能不为之奋斗!

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这里繁华不再,在近代历史上,敦煌写满了屈辱和心酸。我也为她的创伤而心痛不已……

回望兀自倚靠在西北荒漠绝壁上的敦煌,再好看的洞窟,再美妙的壁画,似乎无法给予你生活的一切。遥想当年,那些创造这些洞窟和壁画的人,是在什么样的信念下开拓?看看今天,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又是在什么信仰下坚守?

若要坚守,只有风沙陪伴;唯有热爱,才会生出坚守的根;唯有心中的那个“诗”,眼睛望见了那个“远方”,才会克服现实难以想象的困难。敦煌,在这些英雄的心中,是一座不会挖空的金矿。他们不但将金子呈现给了世人,而且还把那些金子原矿,打造成一个个美轮美奂的无价之宝!让世界懂得了它存在的意义,让人类懂得海纳和融合的力量!樊锦诗骄傲地说:中国的敦煌学研究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敦煌,从他们的手中已经可以传承给下一代,再下一代……

因为有了你们,樊锦诗、常书鸿、段文杰、彭金章……敦煌得以伟岸世界。

因为有了你们,我,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敦煌、观看敦煌、宣传敦煌。

虽然我远离你千里,但仿佛置身在那些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中,细细品味的已不仅仅是你飞天的婀娜多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