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卧龙走笔张磊从敦煌文化感受文化自信的强大 [复制链接]

1#

挥洒别样风采,谛听细水微澜。体味文字美好,感悟生活本真。“卧龙走笔”专栏第19期刊登张磊的文章《从敦煌文化感受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日,闲来无事,重拾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读到《道士塔》《莫高窟》这两篇最具代表性文章,随着作者的笔触,静心重温敦煌文化的历史温度,延绵回味千年以来的历史韵味,思绪仿佛也跟着作者的情感,穿越历史时空,与那些创造敦煌灿烂文化的先人笑谈风云、品读历史、品味人生。重读这两篇佳作,感受到的不仅是千年敦煌带来的文化震撼,还有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敦煌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敦煌是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的首站,也是他感受中华文化苦楚的起点。在《文化苦旅》之《道士塔》的描写中,王圆箓和敦煌莫高窟因缘际会地历史交叉了,王圆箓在中国历史上只是如蝼蚁一样的人物,但他却将莫高窟藏经洞里数万卷的佛经、卷画、契约等文物拱手相送给斯坦因、伯希和之流,使之成为中华文明永恒之殇。王圆箓式的文化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哀,从侧面充分验证了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不会有强大的文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和浩劫,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到造成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中华文明数次被游牧少数民族破坏殆尽,却依然顽强生存下来,并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延绵发展至今,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坚韧不拔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胸怀。这种生命力和胸襟,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民族个性,培养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伟大奋进的新时代,我们更要从王圆箓的历史悲剧中汲取深刻文化教训,真正树立中国传统文化主人翁意识,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更加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文化使命,避免王圆箓式的文化悲剧再次上演。

在《文化苦旅》之《莫高窟》一篇中,余秋雨先生简要回顾了从公元年莫高窟开凿的第一个洞窟开始到元、明两朝莫高窟置于疆外无人问津的历史过程,在感叹莫高窟文化厚重雄浑、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冷静思考了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思想根源,归纳起来,就是信仰的力量和时间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使赳赳武夫、权谋强人在莫高窟面前低下头来,时间的力量使那些燥热的心灵冷却下来,产生几分敬畏。透过余秋雨先生的笔触,我们能感受到余秋雨先生对敦煌文化时期带来的文化自信的羡慕和向往,对莫高窟遭受到的苦难和浩劫深深的遗憾和痛苦,他多想穿越历史隧道,去亲身体验中华文化巅峰岁月,或阻止那些外国文化暴徒对莫高窟的毁掠。如今,莫高窟在国家文物保护和传承下,逐渐恢复了昔日的荣耀,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莫高窟,使其成为我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秉承历史文化也是社会生产力的理念,深刻理解和把握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牢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把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文化自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读《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对敦煌文化的描写,从字里行间依然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包容胸怀。敦煌文化有过灿烂辉煌的过去,也曾经历过遍体鳞伤的暗黑时期,自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敦煌文化又逐渐恢复往日的风采,重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绽放出夺目光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敦煌文化的弘扬保护工作,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对培养中华民族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重要功能。我们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在开展文化研究保护时,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提炼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尤其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更要汲取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优秀文化中傲然不屈的必胜信念,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精神支撑。

重读余秋雨先生这两篇佳作,仿佛聆听到丝绸之路上悠悠驼铃声从历史的深处涌来,在新时代化为朗朗清音。一个文明古国只有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才能有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感受,才能发出“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的欣喜和感叹。(作者系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兼秘书科科长)

精彩回顾

卧龙走笔征稿启事

卧龙走笔1朱虹:赣水遐思

卧龙走笔2潘辛菱:浮桥情思

卧龙走笔3罗丽珍:庚子春花事

卧龙走笔4叶梓:永远不要抱怨生活

卧龙走笔5袁军:庐山晨雨

卧龙走笔6陈远流:猪栏背的那棵蓖麻树

卧龙走笔7查涛:“醉”在靖安

卧龙走笔8康文财:说说草林的老茶馆

卧龙走笔9张林平:穿越千年的驼铃

卧龙走笔10陈璋:平淡生活中的诗意

卧龙走笔11舒然:行旅小记

卧龙走笔12万强:白云苍狗

卧龙走笔13叶小平:鸟儿啼春

卧龙走笔14杨辉:夏至到果蔬鲜

卧龙走笔15上官泱:我的扶贫日记

卧龙走笔16吴荣平:抗疫期间的“忧与愁”“乐与思”

卧龙走笔17林文志:分宜南有一画屏

卧龙走笔18幸彬:初入人大

投稿邮箱:rd_bgt

jiangxi.gov.cn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