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
武威,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中国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门户,东邻宁夏省会银川,西邻青海省会西宁,南领省会兰州,北通敦煌。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武威古称凉州、雍州,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陇右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曾经是“凉州刺史部”、“河西节度使”、“凉州牧”、“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政府驻地,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与重镇、河西富邑。武威位优越处于亚欧大陆桥的黄金节点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中心地段。
凉州是“五凉古都”、“河西都会”、“雍凉之都”、“西夏陪都”、“马踏飞燕故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侠都”、“雍都”、“凉都”、“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
武威一个透漏着霸气的名词,但是怎么用作地名的,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武威各个县区名称的由来,
原来武威这么牛……简直让人不能直视啊……住在武威这么久,有些事儿,你还真不一定知道!现在小编简单盘点一下……
名称由来
凉州区(LiangZhouQu)
元封五年(前年),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年),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
民国时期,凉州基本沿袭旧制,分别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等县。
从民国十六年(年)年到民国十九年(年)凉州连续发生了地震、水灾、旱灾、兵灾和瘟疫等天灾人祸。
年9月16日武威解放,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古浪县(GuLangXian)
古浪地名的来历比较复杂,众说纷纭。“古浪”最早见于明代。明洪武五年(),平定河西,先后置庄浪、凉州、永昌、山丹、甘州左、甘州右、甘州中、甘州前、甘州后、肃州、镇番、西宁等十二卫,碾伯、镇夷、古浪、高台四个守御千户所,河西各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管辖。嘉靖元年()凉州卫、永昌卫、镇番卫、古浪守御千户所属凉州镇辖理。
一说取古尔河、浪哇水之名。
一说“古浪”为羌语“古尔浪洼”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也说是藏语“古尔浪哇”。
一说为“古浪滔滔”之简称,因古浪河水千年不断,古浪滔滔。
一说“古浪”一词系藏语,在藏语中“古”为黄羊,“浪”即光谷。古浪峡是在上古造山运动巨大影响下形成的一条南北延伸、蜿蜒曲折、势似蜂腰、形像锁钥的高山峡谷,两面峭壁千仞,中为险关隘道,史有“秦关”、“雁塞”之称,被誉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
民勤县(MinQinXian)
民勤地名,最早来源于中华民国。明洪武二十九年(),置镇番卫。清雍正二年()改为镇番县。中华民国17年(),以人民勤劳朴实改名为民勤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TianZhuZangZuZiZhiXian)
天祝地名,最早来源于中国民国。年取境内天堂寺、祝贡寺二寺之首字合“天祝”,设天祝乡,属永登且。年10月成立永登县天祝区。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区(县级),属武威专区。它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区。年10月22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年7月19日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是不是觉得武威很棒呢?
有没有觉得生活在武威很自豪?
我爱武威,相必你也很爱,
那就动动你的大拇指,
把这座美丽的城市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吧~~
“亮点武威”订阅号已于年伊始正式上线,欢迎大家订阅我们,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武威,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