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防协议力避边境走火
23日到访北京的印度总理辛格在会谈中。路透社原标题:中印边防协议力避边境走火《国际先驱导报》 唐璐 发自北京在外界众多的猜测声中,中印边防合作协议终于一锤定音。据国际在线消息,在23日上午的中印总理会晤中,两国签署了九个文件,其中的亮点,则是两国边防合作协议,这也是当天双方签署的第一个文件。据新华社发布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联合声明,双方认为,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双边关系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中印1993年、1996年和2005年协定均承认相互同等安全原则。双方在上述协定基础上,签署了边防合作协议,这将有助于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边防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长期困扰双方的边界纠纷会很大程度上得以缓和。这一纸协议来之不易,围绕协议展开的谈判更是一波三折。如果对2013年英文媒体上有关中印关系的热门词汇进行盘点,那么 BDCA (《边防合作协议》)一定会位居前列。近半年多来,围绕BDCA的消息一直跌宕起伏,特别是自4月中旬中印边界发生帐篷对峙事件以来,每一次两国高层互访,每一次双边对话,印度媒体都会毫无例外地对BDCA的讨论进程作出一番预测。中方首先提出签订合作协议据印媒报道,有关签订边防合作协议的提议是中国在中印双边防务对话中首次正式提出,并由中方拿出这项协议第一份草案文本。今年3月份,两个与中印边防合作协议相关的信息引起舆论界高度关注。一个是印度《德干先驱报》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其标题 有同意不再跟踪对方的边境巡逻活动 吸引众多眼球。另一个信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访问印度有关。印度国防部部长安东尼在戚建国结束访印时宣布,中印两国不仅同意落实中断5年的第三次陆军联合演习等军事交流计划,还讨论了新的边防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双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在边境向对方开火等条款。 不跟踪对方巡逻 、 不在边境向对方开火 ,嗅觉灵敏的印度自然不会放过这些重要信息,随后在有关中印关系的很多报道中都会看到 BDCA 的踪影。无疑,他们注意到中印防务合作方面的这一新动向。不过,中印官方对此的表态却是虚虚实实。在中国国防部一次例行会上,当有问及戚建国在访印期间,双方讨论了新的边防合作协议,特别是其中包括双方在边境地区不向对方士兵开火等条款的内容是否属实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并未给予直接回答,只是表示 戚建国与印方就发展两军关系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 我们希望与印方共同努力,不断地增进互信、加强合作 。然而,有关磋商被4月中旬中印两军在拉达克东部发生的一场长达20多天的帐篷对峙事件所打断。直到7月初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访华,才使得这项边防合作协议重新出现转机。在安东尼访华期间双方公布的《中印军方联合声明》中,除了一些中印关系的常规措辞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以下词句, 两位部长认为,边防合作将为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发挥重要作用,同意尽早完成拟议中的《中印边防合作协议》的双边谈判 。这个声明不仅意味着中印官方正式公开承认两国之间的确是在讨论中印边防合作协议,同时暗示有关谈判进程将会加快。帐篷对峙令印度转向积极印度虽然一直参与同中国就BDCA的讨论,但是在最初阶段其态度并不积极。据印媒报道,在对中国提出的第一份BDCA草案进行细致分析后,印方发现了一些令其担忧的重要内容,他们提出对以下两个条款明确表示保留和抵制:一是冻结实际控制线的驻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有关任何一方要在实际控制线巡逻需要事先向对方通报。印度安全问题专家曾私下向表示,鉴于中国已经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建立了强有力的道路、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它可以在距离实际控制线相当远的地方部署军队。此外,中方一侧的平坦地势使中国军队的集结比印度军队更迅速也更容易。因此这项条款更适用于中国。这位专家告诉,印度对于BDCA的最大的担忧在于,这将阻挠印度在 实际控制线 沿线的大规模军事扩张。因为就目前而言,印度在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中国。就在印度对BDCA疑虑重重之时,中印帐篷对峙事件开始成为印度媒体报道的重点。据印度消息灵通人士表示,帐篷对峙得以解决双方撤军之后,印度政府虽然对BDCA采取了更为慎重的态度,但与此同时,帐篷事件也使印度政府开始 认真考虑 有关BDCA的草案。毕竟,这项协议旨在避免两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交火。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认为,BDCA背后的想法是 设立一个为我们提供磋商的机制,以改善边界管理 。随后几个月,印度围绕BDCA是否会影响印度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的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审议与密集研讨。将强调两国士兵 自我克制 中印边境防务合作协议(BDCA)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还需要等待中印官方披露的正式版本。而截止本报发稿之时,还只能综合来自印度方面的各种据称为 独家 的披露,来推测BDCA的大致内容。据印度多家媒体的报道,这应该是一个 全面的 文件,它除了提出一些新的措施之外,还把中印两国分别在1993年、1996年以及2005年签署的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并在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三个协定部分内容都纳入总的边防合作协议。一位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专家曾经告诉,尽管中赢间签署了上述三个涉及边界安全的协议,但是在如何执行协议方面一直存在着疏漏,新的边防合作协议将会弥补有关漏洞。据《印度时报》报道,中赢间就边防合作协议曾经讨论过数个草案文本,在新的边防合作协议中,除了规定一旦中印双方由于对实际控制线出现 不同认知 而发生对峙,两国士兵都需要 自我保持克制 ,不使用武力并保证不采取升级举措之外,有关 跟踪巡逻 条款也明确地写入协议,双方将确保各自的边界巡逻 井水不犯河水 ,不对对方进行跟踪监视,尽量减少发生对峙事件的可能性。据称,增加边防人员会谈的地点也是BDCA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实现 只要边境地区出现紧张局势,边防人员会谈机制就要有效启动 ,新的BDCA可能规定了双方将努力在中印边界的三个部分:西段(拉达克)、中段(北阿肯德邦和喜马偕尔邦)、东段(锡金及 阿鲁纳恰尔邦 ,即藏南地区)建立更多的边防人员会谈(BPM)机制,主要是在已有的乃堆拉等地基础上增加会谈地点。此外, 双方已经同意在吉布图(位于 阿鲁纳恰尔邦 )举行边防人员会谈 。中印关系增加一块安全奠基石以往,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谈判历来归外交部牵头,但是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项边防合作协议是两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共同参与。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在访华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印特别代表级别的会谈将持续下去。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这需要时间。你不能等待它解决眼前的边界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如何面对现实?安东尼表示, 在两国 特别代表 研究边界问题长期解决方案的时候,军事层面上的信任建设是必要的。双方关注的重点是在地方指挥官之间建立热线联络,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安东尼的上述表态说明中印处理边界问题的方式发生了转变:除了传统的外交渠道,双方决定更加重视两军间的信任建设。因此可以理解为,目前中印两国之所以专注于讨论BDCA,其目的就在于希望日后再出现类似帐篷事件时,双方能够更多地利用所建立起来的军事互信措施,从而减少对外交渠道以及 特别代表 会谈的依赖。而所谓的加强军事互信的内容,实际上在7月份公布的中印军方联合声明中已经明确表明,即加强边防代表团互访,增加边防人员会谈会晤频度,并商讨确定新增的会谈会晤点。据印度媒体报道,中印都认可除了保持目前的旅级军官 旗会 ,还应增加高层军官的对话热线,但由于双方尚未就到底应该在哪个层级官员设立热线达成共识,因此有关内容这次并没有能写入新的边防合作协议,双方决定暂时搁置这项内容的谈判。据悉,印度建议的层级为军事作战指挥官(DGMO)级别,但中方表示没有相应的职位。为确保边防合作协议在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0月访华时得以签署,中印两国在印度国防部长访华之后便加快了行动,其中八九月间举行的几次双边磋商至关重要。在这些会谈中,来自中印外交部和国防部的相关事务负责人对边防合作协议主要条款进行了微调,并接近于敲定协议。一名印度消息人士甚至披露说: 现在可以在谈判桌上确定最终的边防合作协议了。 10月17日,又是一个决定中印边境防务合作协议命运的日子。这天,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终于批准了中印双方拟定的新防务协议最后一个草案。至此,有关签署BDCA的拦路石全部清理干净。显然,中印边防合作协议能在辛格总理访华期间如期完成,意味着两国关系从此又增加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