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最小、超萌队友:小海宝(1岁半)
10.2日早上在北红村门口、中国最北哨所合影后,我们开始了后面5天的核心行程,也开始了那些饶有兴趣、令人捧腹的故事。
上图:中国最北村庄(北红村);下图:中国最北哨所
10.2北红村-兴安镇-图强镇-满归
这一天的亮点是:大兴安岭的“牙签树”;大兴安岭地区冻土路面的“波浪路”。
红尘一家10.1日才到达漠河,晚上在北红村和我们会合。10.2日,我们团队八人才正式完整出列、开始我们的核心行程。所谓核心行程,就是从北红村向南走,北红村-满归-奇乾-额尔古纳-齐齐哈尔-哈尔滨,用压缩到五天的时间内,把大兴安岭西线最精华的部分看完。
10.2日行车路线:北红村-兴安镇-28干线-图强镇-满归镇(内蒙)
由于前面错过了黑河、呼玛和18站那些小兴安岭的景色,红尘此行最大的心愿是穿越大兴安岭腹地,近距离看看那原始森林的林海和秋景。因此,8点多我们沿S省道向东、兴安镇方向行驶,一路上主要是要寻找穿越大兴安岭腹部到图强镇的林场道路,顺便也去兴安镇看看中俄输油管道。快到兴安镇路的SS省道上,还真的找到了往图强镇的路口,但被告知修路封路了。
我们到兴安镇转了一圈,决定原路返回沿S省道经漠河去满归。但红尘并不死心,在前面带路一路观察,结果在乌苏里滩的路口还真的看见有车从图强镇方向开出来。问了当地司机,路况还好,遂放弃S省道改走林场的无名路,向南闯入了大兴安岭的腹地。结果大跌眼镜。
被我们戏称为“牙签树”的大兴安岭腹部地区“次生林”
无人机拍摄的大兴安岭林海
跌跌撞撞进入林区,路况还好,但一路上我们期待的参天大树却没有出现,代之以腕口粗的小树林,我们戏称为“牙签树”。原来我们经过的,正是年6月大兴安岭那场大火波及的重灾区。原始森林没了,野生动物没了,代之以一片片刚培育二三十年的“次生林”。这是我们此行行程最为遗憾的事。
还有一个让我们吃尽苦头的,是大兴安岭的冻土路面。
冻土路面,是指冬天时土块结冰、硬度加大,夏季时温度上升,冻土解冻,路面下陷。这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开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开在上面,犹如一叶扁舟在大海上左右前后飘荡,稍微快一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进入内蒙地界,这种波浪形的冻土路面变得更为严重了。
我们后车小心翼翼,远远地跟着红尘的车。只要看见他的刹车灯一亮,我们就跟着减速。这一路开得很辛苦。天黑后才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满归镇。不过,正因为太阳落山时还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漂亮的晚霞。值了!
去满归路上的晚霞
10.3满归--奇乾村
今天的行程是满归--奇乾村。如果按照导航走,无论是百度还是高德,都会要求你从金河、莫尔道嘎绕路,全程公里,用时8个多小时。但实际上穿越林场有条捷径,只有公里,四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因此,走偏僻道路,不能完全依赖导航,应该事先查地图查线路,做好功课。这方面红尘做得比较细致。
红线:导航线路;黑线:实际行走线路
在检查站等了将近一小时,红尘手里晃着一张纸条出来了。我们以为进山证办好了,就兴冲冲开始了大兴安岭林区腹地的又一次穿越。但实际上我们被满归的客栈老板忽悠了:我们办到的只是防火证,不是进山证。客栈老板只是给这个检查站打了招呼,这让我们在后面的检查站因为没有进山证被多次刁难,这是后话。
往奇乾路上这条捷径虽然是砂石路,路况还是不错的。到了中午时分,离奇乾只有十几公里了,几个女同胞看见路上没有其他队伍的车,就下车拍照。上蹿下跳各种秀,玩了将近一小时。
往奇乾路上、林区土路上的各种秀
下午一点左右,出了林区,离奇乾只有8公里了。红尘看看时间还早,就提议到路边的河边下水去玩会。然后很潇洒地翻过一个土坡,车头朝里一头扎进河滩上。我们后车一看河滩不是硬地,就没有跟随,谨慎地把车停在岸上。
神态各异,最经典的一张合影
抱俩娃的幸福爸爸
又是各种秀。拍完往回去开车的路上,我问了一下红尘:你不会是想把车倒着开上土坡吧?红尘:这个小土坡都上不了还叫什么自由侠?果然他想挂倒挡把车开上土坡,结果没一会就宣告沦陷。到车跟前一看,前轮陷入河滩淤泥,后右轮爆胎。
我告诉红尘应该把车掉头过来,因为自由侠是前轮驱动,后轮没有动力是冲不上来的。但掉头后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因为后轮爆胎没有摩擦力。后来红尘让我用我的车把其他人送到奇乾的客栈先休息,同时寻找救援,他自己先把轮胎换了再说。
陷车现场
到了客栈不久,得到的信息是,有人找来拖车用绳子把车拖上来了,给了三百元拖车费。好彩!没想到这次只是一次预演。三天后的大沦陷,可比这次要惨烈得多。
奇乾村是大兴安岭西麓的小山村,村里只有八户人家和一座军营。在村里沿着额尔古纳河漫步,安静而舒适,真的有点像新疆的禾木村。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我会在这里静静地呆上一周,四处走走,还是蛮不错的。
奇乾村,一个只有八户人家和一座军营的边村
10.4奇乾村--室韦--额尔古纳湿地
奇乾的早晨很冷。看了一下天气预报,当地温度零下5°C。
今天的行程没有具体目的地,没有订房,只是一路向南走。走到太阳落山时再决定住哪里。离开奇乾穿行在林海中,我们发现每隔几棵树就会有一个留个圆孔的木箱子。我们几乎都认为是松鼠窝,艾莉下车证实了这一点。因为松鼠喜欢生活在树上,而在大兴安岭次生林中找个树洞并不容易。这些木箱子在极限温度下非常必要,体现了林区人们非常人性化的管理。
松鼠窝
午饭是在莫尔道嘎吃的。下午去中俄边境的室韦打个卡,马上急匆匆地南下额尔古纳市。在离开室韦转入S省道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路边到处是一片一片的草垛群,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绵延几十公里,很是震撼!
浪漫的草垛
天黑时进入额尔古纳市,到了中心区,额市的灯光夜景充满俄罗斯风格,令人难忘。
10.5额尔古纳市--齐齐哈尔
额尔古纳市--齐齐哈尔六百多公里,今天要准备赶路。八点多去了亚洲最大的湿地公园(额尔古纳湿地),门票+缆车每人90元。但一小时游览下来,没有让我感到震撼的东西。这门票花得不值。
独立、知性、好学。这次切实感觉川川长大了。
傍晚时分来到了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的第二大城市,以前在哈尔滨读书时经常有人提起,因为这里有个学院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是哈工大的机械系成建制搬迁过来的。许多学生在这里本科毕业后考研,哈工大是他们的首选。到了宾馆打听,没人知道现在有这个学校。后来知道该校已改名为“燕山大学”,搬到秦皇岛去了。
正因为有这个情结,对齐市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当晚在该市转了一圈,看到人行道变成了停车场,行人在城市步道上行走,必须在各辆机动车之间穿行。而且到处都是这样,不是个例。这点让我感觉很不好。一般情况下,初来乍到一个从未涉足的城市,我首先看两点:一是出租车的管理;二是城市街道的整治。让行人在机动车之间危险穿梭违背“以人为本”的宗旨,这让我对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感到非常失望。
占领城市步道的机动车,齐齐哈尔
10.6齐齐哈尔--哈尔滨
本来齐齐哈尔-哈尔滨的行程比较简单,公里的全程高速,慢慢走三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哈尔滨了,中午可以去马迭尔西餐厅吃俄罗斯大餐,晚上去道里步行街吃烤肉了。但没想到一次突发奇想,造就了三车沉陷的故事。二两翻的陷车(上):遇见东北活雷锋有详尽的记录、令人捧腹。。。。。。
拖拉机拖车现场
愉快的大兴安岭十天行结束了。连环陷车、牙签树、波浪路、林海、草垛、野袍子、松鼠窝,还有手机信号和加油焦虑症,这一幕一幕,构成了此行的主旋律,也让这个国庆充满趣味和回忆。感谢同行的兄弟姐妹。我们明年国庆,相约再出发!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