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雅克萨战争下
TUhjnbcbe - 2023/3/28 19:12:00
白癜风如何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80.html

《尼布楚条约》签订

残余的筋疲力尽的防军,得到了出城寻找食物,与涅尔琴斯克取得联系,甚至从那里求得援助的机会。中国指挥部不仅没有对此加以阻挠,相反,对敌人表现出非常温文尔雅的殷勤态度,譬如,他们建议派医生去为患者治病。别伊顿大约怀疑中国人想借此来刺探阿尔巴津防军的医疗卫生情况,所以托词城里没有病人而拒绝了这一建议。作为答礼,他馈送给中国军队总司令一个重达一普特的大蛋糕,用以表明阿尔巴津城内食品并不匮乏。

围攻突然中断的原因是当时俄国使臣尼基塔·维纽科夫已经抵达北京,他提出了就确定莫斯科沙皇和博格德汗领地之间的固定边界进行和平谈判的建议。当中国政府接到俄国全权大使已从莫斯科出发前往西伯利亚的通知以后,中国军队奉清帝谕旨,于年8月30日全部撤离了阿尔巴津。

俄罗斯全权大使、御前大臣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确实已于当年9月抵达色楞格河上的乌丁斯克,从那里将自己到达的消息通知了中国政府。相反,中国使臣的到达却大大地延误了,原因是蒙古人和卡尔梅克人之间爆发了战争。直到第二年,即年6月3日,中国使臣才从北京出发。博格德汗钦派的使团,为首的是“多尔吉昂邦”,即“内大臣”,索额图和国舅、“固山额真”,即“都统”,佟国纲。以译员身份随同使团一起去的有在中国供职的两名耶稣会士——西班牙人①徐日升和法国人张诚。按清帝的意愿,使臣会议的地点定在涅尔琴斯克。

当使臣们尚未到达涅尔琴斯克的时候,该城居民在7月15日看到城外河面上突然出现了中国舰队,不禁大吃一惊。舰队由装备着大炮的七十六艘大船和数百只帆船组成。这是驻守瑷珲城的军队,如今在统辖阿穆尔河上全部兵力的清帝将军的指挥下,来到了涅尔琴斯克,以便一旦需要时,以武力支持使臣们的外交谈判。军队在河对岸登陆,对着城堡安营扎寨,按照中国“分旗”的习惯,搭起了帐篷。从陆路上驱赶来近八百匹马,供骑兵需用。

敌军兵临城下,这不能不使涅尔琴斯克行政当局感到恐惧,尤其是中国士兵一路上横施暴虐,就象在敌国领土上进军一样。当7月19日使团到达的时候,恐惧之感更加剧了,因为护送使团的有相当强大的陆军部队、庞大的辎重(约三千至四千峰骆驼)和近一万五千匹马。先期到达的军队为钦差大臣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各船都悬旗结彩,五彩缤纷。使团在石勒喀河河岸上扎营,帐篷相连,占地很广,形成了三个同一中心的圆圈;营地中央耸立着使臣的大帐,进口处飘扬着两面帝国龙旗,插列着象征他们高贵官衔的六杆门枪。汇集在涅尔琴斯克城下的全部中国军队的总人数,若把钦差大臣的奴仆家丁和护送他们的官吏计算在内,则有九千或者一万人。

索额图提出的划界方案

而这座只有几百名防军的城堡,好像陷入了大军的包围之中。应该指出,在此之前中国人从未同任何外国进行过外交联系,他们大约把签署和约一举,想象为军事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他们夸大估计了俄国的力量,深恐落入“狡猾诡谲的”莫斯科人的圈套。

使团到达后不久,涅尔琴斯克的居民目睹了独特的节日盛况。到了中国人视为神圣的望日。入夜,中国舰队的所有船只尽皆灯火辉煌,铙钹的响声打破了寂静。涅尔琴斯克城内也响起了军号声,与之相应和。

此时,得悉中国大军开抵涅尔琴斯克城下消息的费奥多尔·戈洛文还迟迟未到。他困惑不解:这是来进行和谈,还是进行战争。中国钦差大臣从自已方面显现出不耐烦的心情,焦躁不安,威胁说,若是再继续拖延,他们就要离此而去。最后,戈洛文在8月8日来到了涅尔琴斯克。经过预备会谈,8月12日,双方全权使臣进行了正式会晤。在城外草地上搭起两座帐幕。

中国钦差大臣乘船渡过河来,然后骑马来到会晤地点,在他们前面撑着富丽堂皇的绸缎华盖,钦差大臣们身穿金线织锦、绣有蟠龙的袍褂;一支由三百名士兵组成的队伍护送他们;另有五百人弃舟登岸后,在岸上排列成战斗队形。戈洛文乘马出城迎接中国钦差大臣,他体躯肥胖,身材不十分高。他身著华丽的金缎上衣,外罩一件缎面的貂皮大衣,举止不无矜持;他的前面有二百六十名士兵,吹打着铜鼓、喇叭、风笛前导;身后簇拥着贵族和乐队。双方使臣同时下马,同时相互寒暄问候,同时进入为他们准备好的帐幕。俄国帐幕里挂满了土耳其壁毯,极其奢华富丽。戈洛文和奉莫斯科谕令同他一起出使的涅尔琴斯克督军伊凡·奥斯塔菲耶维奇·弗拉索夫在桌旁就座。桌上铺着漂亮的绣金台毯,上面摆着一座时钟和文件;在他们旁边的长凳上坐着秘书官谢苗·斯科尔尼增②;其他随员则分别立在使臣座椅后面。

相反,中国的普通麻布帐幕布置得异常朴素;中国特命使团的全体成员——七位钦差大臣,面对着俄国全权大使,盘腿坐在铺着坐垫的长凳上;他们身后坐着四位宫内侍臣③;其余的官吏和随员则围着他们侍立一旁。坐在钦差大臣旁手的有两位穿着中国服装、梳着长辫的人,他们的衣著举止全象真正的中国人,但是脸型却与中国人不同,这就是担任译员的耶稣会士。他们在会议期间将要起非常重大的作用。会谈中使用的是拉丁语,一方的中文发言和另一方的俄语发言,都要译成拉丁语。

《尼布楚条约》俄、满、拉丁文本

会议从双方提出要求开始。俄方先提议,沿阿穆尔河确定边界,将此河以北的整个土地划归莫斯科君主管辖。中方的答复是要求领有贝加尔湖以东的全部土地,并且要求让出色楞格斯克和涅尔琴斯克,其根据是:所有这些土地很早以前曾经属于亚历山大·马其顿王④,看来博格德汗认为自己是他的继承人。第一次会议就此中断了。次日,中国钦差大臣表示愿意放弃涅尔琴斯克。俄罗斯人笑了起来,嘲笑地向他们道谢,感谢他们至少不把俄罗斯人赶出此城,使他们能够安心睡觉。俄方请求对方提出一些比较合理的建议,以便可能“拍手成交”。中国人大为不满。

随后,谈判又拖延了几天。此时,充当双方中间人的耶稣会士积极参与了谈判。他们以战争威胁来恫吓俄罗斯人,同时,又竭力说服中国人作出让步。由于戈洛文的机智灵活,中国人终于摊开地图,提出了自己的最终希望,要求领有自额尔古纳河河口和格尔必齐河河口至海的全部阿穆尔河流域。这样,阿尔巴津所在的地方便应划归中国,而该城便须拆毁。莫斯科大使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才能作出这样的让步。

戈洛文提出了自己的反建议:将边界划在阿尔巴津偏东一点的地方,以便使此城能够留在俄国领土境内。关于俄方在阿尔巴津问题上不肯让步的消息刚一传到中国营地,中方立即行动起来。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决定停止继续会谈;向驻扎在阿穆尔河上的军队下达命令,令其恢复对阿尔巴津的封锁;卫护使团的军队也奉命渡河到涅尔琴斯克那一侧来;与此同时,还打算号召纳贡的布里亚特人武装起来斗争。布里亚特人此时已与中国人取得了秘密联系。

次日,8月18日,在环抱涅尔琴斯克的山岗上突然出现了中国军队,他们身著金光闪闪的锁子甲,全副武装,整团整团地分别向城堡方面推进;同时得悉,有相当大数量的布里亚特人也集结在一起,显然来意不善。涅尔琴斯克城堡里一片惊慌,仓促地采取了防御措施:推出了大炮,用圆木堆起街垒,从四郊赶回了牲畜。戈洛文亲率队伍出城,准备在旷野上回击敌人,因为他认为城堡木墙年久失修,颓圯破败,很不牢固,已不能凭以自卫。然而,对于反抗之事,却不容考虑。在城上刚一望到中国钦差大臣骑马而来,戈洛文便火速遣人通知他们说,他已同意接受他们的建议。这样,中国人组织的这场在和平谈判过程中不十分寻常的武力示威,便以获得全胜而告终。

《尼布楚条约》边界

在最后时刻,已经是8月22日,中国钦差大臣忽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几乎使事先取得的协议毁于一旦。中国钦差大臣宣称,根据这项协议,自格尔必齐河起,迤逦向东北方向的全部区域,即直到楚科奇岬为止的整个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全应划归博格德汗管辖。俄方对这一要求一连两天没有给予答复。俄方的沉默使中国钦差大臣着急起来,尤其是耶稣会士手里拿着俄国地图向他们证明,他们觊觎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地区,该是何等不明智。所以当戈洛文遣使送来书面抗议,将谈判一旦破裂的责任完全归之于中国钦差大臣的时候,他们已乐于收回自己冒昧的要求了。

这份措辞平和的声明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于是谈判重又恢复。谈判于8月27日结束,签订了正式条约。按此条约,俄罗斯人应撤出阿尔巴津,并将其拆毁;把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定为边界,缔约国双方臣民不得破坏,违者将受到严惩。

条约的签字仪式,也如同会议开幕时那样庄严隆重。涅尔琴斯克城下搭起一座共同的帐幕。中国钦差大臣在光华耀眼,身穿绸缎袍褂的随员簇拥下,来到这里;他们由一千五百名马队护卫,后者擎着招展的旗帜,打着执事。

俄国全权大使也同样地来了,带领着三百名步兵和一支乐队。使臣们在帐中桌旁彼此相向地各自就位。他们的座席是铺着土耳其毯的长凳;两位耶稣会士在桌子的狭窄的一端就座。双方的随员站立一旁。宣读过条约文本后,随即签字盖印。双方使臣宣誓遵守所订条款,并交换了条约文本。换文既毕,戈洛文在音乐声中,按照俄罗斯风习,同索额图相互亲吻。仪式结束后,俄罗斯人高执火把,一直把中国钦差大臣送到船旁。两天之后,中国使团便踏上了归途。

莫斯科政府充分肯定了戈洛文的外交努力,派人持嘉奖他的恩旨去迎接他。他和弗拉索夫都荣膺了恩赐的奖章。事实上,戈洛文的确异常成功地摆脱了异常困难的外交窘境。十分明显,俄国在东方缺乏物力和人力的情况下,只有同中国确立起睦邻关系,才能立足于阿穆尔河上。

一年间的战争,肯定地表明,不能指望中国方面会自愿让步,而继续斗争只会造成无谓的牺牲。同时,康熙帝的军事计划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不断扩展。随着在阿穆尔河上建立瑷珲和在松花江上建立墨尔根⑤,他便牢牢地在阿穆尔沿岸地区站稳了脚跟;遵照他的谕旨,在阿穆尔河河口进行了海洋勘测,对萨哈林岛也作了考察。他通过隶属于他的蒙古人对色楞格斯克施加了威胁;他的使臣表明了觊觎涅尔琴斯克和贝加尔湖以东的全部俄国领地的野心。必须制止他向北方的强力推进,因为这种推进对东西伯利亚的俄国事业有遭受全部毁灭的危险。

大量配有火绳枪的八旗军主力

因此,戈洛文为了保证能够安稳地占有石勒喀河和色楞格河,牺牲掉反正不能以武力保住的阿尔巴津,这种作法是十分明智的。最后,随着与中国体面地议和,开辟了与这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可能,而这是莫斯科商人和政府本身都极为关心的事情。鉴于上述一切,应该承认,尼布楚条约使俄罗斯人获得了在当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一切。尤其是如果想到条约是在随时都准备占领涅尔琴斯克的上万名军队威胁之下签订的,那么对此就更可理解了。

尼布楚条约使俄罗斯人在很长的时间里,差不多有一百七十年之久⑥,与阿穆尔河的富饶河岸相隔绝。因此不禁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前面所描写的无法无天、残酷无情的流民对达斡尔土地的和平村落的袭扰,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切尔尼戈夫斯基以及其他冒险之徒,如此残暴、如此茫无目的地破坏繁荣的地区,摧残发源于阿穆尔河两岸的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但却是高度发展的独特文化;他们烧杀抢掠又获得了什么结果呢?

十八世纪西欧的科学文献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哥萨克的远征为欧洲科学打开了此前无人知道的“东鞑靼”这个角落,有助于澄清亚洲的地理。不论此事如何令人奇怪,关于俄国哥萨克发现的新土地的资料,远在十七世纪末即已传到了西欧;波雅尔科夫和哈巴罗夫写得非常出色的、符合实际、辞句简短的报告,被译成了荷兰文,成为阿姆斯特丹的地理学家维特森的科学著作的基础。这部著作在整个十八世纪是欧洲文化人士汲取关于东亚知识的唯一来源。按照俄罗斯人绘制的不合规格的草图,修改了地图。

总之,我们的冒险家们为当时的地理科学作出了丰富的贡献,这一点是他们本人所始料不及的。如果说他们未能为俄国殖民征服新的领土,那么他们却为欧洲发现并描述了在他们之前完全不为人所知,从而也无法研究的大片新的土地。他们本身虽然是半野蛮人,但却为研究和描写地球的全人类工作,尽到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

①为葡萄牙人之误

②根据其他有关史料,此人即谢苗·科尔尼茨基。

③根据其他有关史料,应为"梅勒章京",即副都统。

④亚历山大·马其顿王是公元前三百余年巴尔干半岛上的马其顿国国王。

⑤即今嫩江县。此城位于松花江支流——嫩江之上。

⑥只是根据年的《瑷珲条约》,阿穆尔河才并入俄国领土(根据《瑷珲条约》:“阿穆尔河左岸,自额尔古纳河至阿穆尔河的出海口将归属俄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雅克萨战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