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简述蒙元帝国的南侵西征,边疆经营中外关
TUhjnbcbe - 2023/5/6 21:22:00


  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唐代被称为“蒙兀室韦”,居住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辽代,鞑靼成为北方诸游牧部族的泛称,此时的蒙古只是鞑靼之一部。10-12世纪的蒙古基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与征战生活,并先后臣服于辽与金朝。

元太祖铁木真,号成吉思汗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蒙古高原诸部的混战中,铁木真的势力日渐兴起。他采取联强伐弱、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后攻灭塔塔儿、篾乞儿等部落,于年基本统一草原。年,草原各部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拥立铁木真为大汗,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并确立、完善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蒙古帝国的征服。蒙古国建立后,立即进行了马不停蹄的南侵西征,并一度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西北地区的降附。蒙古国建立后,首先向北方的森林地区扩张势力,将森林中百姓纳入统治之下。年,高昌国主巴而术至蒙古朝见成吉思汗,主动归附;同年,哈剌鲁的阿儿思兰汗也到蒙古觐见、献国降附。年,蒙古大将哲别又率军征服了辽朝残余政权西辽,其辖土尽归蒙古。

蒙古铁骑


  蒙古铁骑灭夏和灭金。早在年,成吉思汗就开始率军侵袭西夏,饱掠而归。之后,又数次征讨,虽均未能成功,但基本阻遏了夏、金抗蒙联盟的形成,最后双方订立和议。随后,成吉思汗便开始了对金国的战争,自年至年,三次大举抄掠金国,给金国的统治造成沉重打击。年,成吉思汗再度发动大举征夏战争,次年灭亡西夏。年,欲坠的金国也在蒙古与南宋军队的夹击下灭亡。


  夺取辽东。在蒙古攻金的同时,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农安)一带发动反金起义,年建国称王,国号辽,不久,归降蒙古。其部下耶厮不等不愿降,在澄州(今辽宁海城)自立为帝,亦建国号辽,不久为部下所杀,由乞奴监国。因遭到金、蒙两方的攻击,乞奴率部退入高丽。与此同时,金朝将领蒲宣万奴也叛金自立,建立了东夏国,成为辽东之霸。蒙古由于正全力经略中原且准备西征,故对万奴听之任之,以牵制金朝。年冬,蒙古军和万奴军及高丽军,合兵攻乞奴。年窝阔台即位后,遣兵攻取了金辽东南部。年,蒙古军伐万奴,东夏国亡。


  蒙古西征。蒙古国崛起并向外扩张的时候,中亚花剌子模国的势力也臻于极盛。年,蒙古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杀,成吉思汗闻讯后,决意西征。年春,成吉思汗指定第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自己亲率20万大军征讨花剌子模,很快,蒙古铁骑便席卷了花剌子模全境。成吉思汗去世后,在窝阔台和蒙哥汗统治时期,蒙古军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西征。先后征服了黑海以北高加索一带的不里阿耳和钦察人部落、斡罗思公国、波兰、匈牙利、波斯、黑衣大食等。

成吉思汗西征


  蒙古西征,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西征,形成了一个由大汗直属辖地与四大汗国(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利)构成的的大蒙古帝国。但四大汗国与大汗之间并无严格的控制关系,除承认大汗的共主地位外,基本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随着血系关系的日渐疏远,及帝国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深化,各汗国也日渐脱离了大汗的直接控制,并随着不同文明的影响而走上了不尽相同的独立化发展道路。


  元朝的边疆经营。经过多年的征服、招抚与变动,最终确立起了“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元朝疆域版图。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元朝中央政府依据地域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对边疆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有效管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元朝疆域版图


  东北与岭北。元在东北地区设立辽阳行省管理。辽阳行省的辖境,东到大海,包括骨嵬(库页岛)在内。行省下属的最北军事机关征东召讨司设在与骨嵬隔海相望的弩儿干(又称纳里干、奴儿干),行省的东南与高丽接壤。元朝还在辽阳行省分封了昌王、辽王等诸王以及功臣木华黎的后裔。


  岭北地区是元朝的祖宗根本之地。它是蒙古国的中心地域,忽必烈定都燕京后,才降为元朝的一个边区。但有元一代,特别是元朝的前期,它仍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最初,元朝主要通过委派亲王出镇的方式,对岭北地区实施管理。到元武宗时,始设和林等行省总管岭北地区的军政事务,仁宗时改称岭北行省。


  西南地区。蒙古大规模经营吐蕃地区始于窝阔台次子阔端。年,阔端派将领道尔达进兵乌思藏。自此,元朝统治者采取征服与招抚相结合的方针,历经很长时间才完成了吐蕃诸部的内附。元朝统治者对吐蕃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元世祖册封八思巴为国师,并命其弟萨斯迦寺恰纳统治吐蕃之地。同时,元朝设立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吐蕃地区


  元朝还在吐蕃地区派驻镇戍部队,设元帅府、万户府、千户所等管军机构。有的驻军元帅府兼管民政。忽必烈还按蒙古习惯,将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封于吐蕃,世袭镇守,负责处理吐蕃地方的叛乱等突发事件。元朝还在吐蕃地区清查户口,设置了驿站,驿站系统由中央政府设官直接掌管。


  大理政权归降后,蒙古在云南设置了近20个万户府,但原大理国王族段氏仍掌握着相当部分的实际统治权。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建云南行省,开省治于中庆(今昆明)。元对云南的统治也进入一个新时期。行省建立后,段氏势力被限制于大理一地。实行军民分治,郡县行政官由朝廷委派,行政权得到很大程度的统一。边远地区仍用土官。这使得唐末以来不受中央政府管理的云南地区重归朝廷的直接统辖之下。


  中外关系。元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十分发达,呈现出一种开放性。这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形成经历,使其比以往各朝具有了更为有利的地理与交通优势,也使她对各种文化都能采取一种相对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


  欧洲。在元朝,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以往的历史时期相比,元代中国和欧洲的文化经济交往都空前增加了。这主要是由于地跨欧亚大陆的大蒙古国的建立,保证了东西陆路交通的畅通。沿着这条通路,火药、火器、印刷术、指南针先后经波斯传入阿拉伯,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三大发明西传对欧洲文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西方的传教士、旅行者与商人等,也纷沓而至。~年间,意大利人普兰·迦儿宾奉教皇之命出使蒙古;~年间,L、法王路易九世也派遣教士卢布鲁克出使哈剌和林。而最著名的大概要属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了。

马可·波罗


  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随他的父亲与叔叔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长达17年之久。马可·波罗似乎很得忽必烈的信任,曾多次奉使云南和江南等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又奉命出使过占城、印度。他回到欧洲后,将旅行东方各国的见闻详细述说,由比萨人鲁思梯切诺(Rusticiano)记录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寰宇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游记》等)。14世纪以后,《马可·波罗寰宇记》一书在欧洲广泛流传,对欧洲人认识东方,特别是认识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亚与西亚。四大汗国虽在后来的发展中日渐独立,但与元朝仍保存着相对密切的交往关系。尤其是伊利汗国,因与元朝的皇帝同出于拖雷一系,关系更为密切。终元一代,伊利汗廷与元廷之间的使节往来,不绝于途。这种密切的政治关系,为元代中国与伊朗及阿拉伯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的制度、钞法、医学、火药、印刷技术等被传播到中亚各地,而波斯、阿拉伯久负盛名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传到了中国。而从钦察汗国的都城萨莱连通元朝大都的驿路,则成为欧洲商人来华贸易的重要商路。


  东亚。在攻取辽东的过程中,蒙古曾与高丽联合攻灭了契丹反蒙贵族的势力。之后,两国订立兄弟之盟,高丽王答应每年向蒙古纳贡。后来由于蒙古诛求无厌,高丽不堪,于年杀蒙古索贡使者于途中,双方交恶,多次发生战争。年,高丽王送世子王倎入质,双方议和。年,忽必烈送王倎(后改名禃)回国继承王位,并将女儿嫁给王禃的儿子,以为笼络,高丽遂成为元的属国。

元朝两次发动征日战争


  控制高丽后,忽必烈进一步的扩张目标是日本。忽必烈6次遣使,企图招降日本,都未能成功,遂先后两次发动征日战争,皆以失败告终。忽必烈曾准备三征日本,但因要应付安南的问题而作罢。终元之世,元朝与日本间未建立官方关系,但民间经济文化往来却相当活跃。


  东南亚。公元年,蒙古军在征服云南各部后,遣使至安南“谕降”未果。第二年,蒙军侵入安南,占领其京城升龙(今河内),后撤回。忽必烈即位后,封安南国主为“安南国王”,允其三年一贡,并派驻达鲁花赤。年,忽必烈遣军借道安南征占城,并要求提供军饷,为安南拒绝。元军遂侵入安南,却以失败告终。成宗即位后,罢征安南,安南王亦遣使通好。


  安南之南有占城国,年其国主曾遣使元廷称臣纳贡。次年,元封其国主为“占城国王”,同时设占城行省作为对外扩张的据点。年底,忽必烈以占城扣留元出使海外的使者为由,派兵出讨。次年,征占城元军奉命北攻安南,伐占城之役遂告结束。元成宗后,占城也也恢复了与元朝的通好关系,多次进贡方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述蒙元帝国的南侵西征,边疆经营中外关